【#杭州一36岁刑警办案时不慎坠楼#:当天一连勘查4个案件现场】2月27日下午,余杭公安良渚刑侦中队技术民警鲍伟杰在勘验一起盗窃案现场时,不幸从工地7楼顶楼坠楼,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事发当天,鲍伟杰勘查了4个案件现场。“出事前我就在鲍哥身后五六步路,眼看着他掉下去,那一下想抓住他却抓不住……”同行的辅警沈刚说起当时那一幕,止不住地难过,“天色黑了,我在楼顶看不清楚,只看到勘查服背后的Police几个字的反光。再到楼下,他趴在那里,满嘴都是泥……”
新浪微博截图
网友:愿他早日度过危险,平安健康!
网友评论截图
网友:脑子中闪过一丝阴谋的感觉……
网友评论截图
对此,你怎么看?
延伸阅读:青年编剧生存难,如何摆脱浮躁影视圈的绑架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青年编剧的生存状态,他们带着热情与期待入行,却屡屡遭受打击,处在金字塔底层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不知道哪一天能写出好的作品”……报道通过几位青年编剧的亲身经历与讲述,刻画出了这一群体的无奈与迷惘。
观看这篇报道,其实感受最多的是一种荒诞,比如:一窝蜂购买垃圾IP,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开机,制片人摘抄网文“金句”要求编剧一句不落地写到剧本里,营销人员参与剧本会提前订制“热搜”,有的编剧不会写但会“哭”,常在剧本会上说戏把自己说“哭”了……荒诞是表面的,青年编剧的现实困境是真实的——他们改变不了自身在行业内被支配的地位,成为“工具人”。
青年编剧生存之艰难,报道中一目了然。编剧也分三六九等,多数青年编剧都处在“价格越来越低”的最底层,他们给著名编剧当枪手,很多时候会失去署名权,对于“命题作文”逆来顺受,明知道写的是垃圾还是说服自己去写,最难过的是被骗稿、拖欠稿酬……这样的描述让人觉得,青年编剧的生存并无尊严可言。
但不得不说,如此多的青年编剧,加入到影视业这个大轮盘游戏当中,拿自己的青春与爱好当赌注,还是因为这个行业存在不少的机会,一旦自己参与的作品(哪怕得分不高)成为热门剧、话题剧,就会翻身,之前所有承受的不公,都可能得到充分的补偿,并拥有被其他青年编剧眼热的议价能力。这个逻辑,仿佛已成编剧群体默认的“潜规则”,某著名女编剧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第一部剧不挣钱没关系,权当交学费,剧红了,一切都好说。
可问题在于,长期从事垃圾剧生产的青年编剧当中,绝大多数人因为无法摆脱时间与精力的“被控制”,而没有机会迎来成名那一刻的痛快。是继续当影视圈“故事”领域的垫脚石,被一些没见识没文化的投资人、制片人死死地拿捏住,还是摆脱影视圈资本与权力的绑架,继续正常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与影视梦?这成为摆在青年编剧群体面前的难题。如果选择后者,并非无路可走。
首先要考虑生存问题。暂时不要想凭借一部戏爆红,先解决吃饭问题,把生存需求建立在别的行业领域,然后再去追求编剧理想,或会简单、纯粹许多——当你不指望靠着制片方一份微薄的编剧报酬维持生活的时候,就会有选择与拒绝的权力,也更容易有发挥自己能力水平的时间与空间。这是对压榨青年编剧群体的行业的一种“非暴力不合作”。
其次要“曲线救国”,不把编剧当成唯一的出路。如果真有才华,那么这个时代为一名创作者提供的出名路径还有不少,比如成为纯文学期刊的作者,自媒体爆款文章的创造者,优质网文的写手,社交媒体平台的段子手,综艺节目幕后的高手……发现自己的优势特质,进行最大化的挖掘,等到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时候再去转型,会容易许多。
还有一点,是要勇于维权。当白纸黑字的约定遭到违约的时候,就要利用证据进行维权,不要瞻前顾后,觉得这么做会丧失在业内的前程,事实是,怯懦会换来更多的压榨。一位编剧曾说过,他之所以参与维权活动,是因为想告诉资方,在打算欺负他的时候,“好好掂量掂量”。不要觉得人微言轻,只要在理,通常编剧圈的维权行为都会得到舆论支持。
当然,摆脱浮躁影视圈绑架的根本动力,在于方法与技巧,更在于一个人内心的追求与愿望究竟被放置于低处还是高处。不止在影视圈,其实在很多领域,类似的竞争都存在,这样的竞争固然残酷,但亦是对个人能力与意志的考验,唯有通过考验者才能得偿所愿。
我们期待看到一个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影视圈,希望所有从业者的才华与创意得到尊重与回报,但在目前,这一愿望显然太过理想化。唯有底层从业者自身坚韧、强大起来,一点点赢得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才有可能捍卫自己的权益,并推动这个行业逐渐建立一个好的规则,让后来者生存得不那么辛苦。(韩浩月)
综合新浪微博、光明网
标签: 杭州36岁刑警办案时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