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究竟是什么情况?金兀术是不是在狼城岗驻扎军队后攻陷了北宋首都开封?孤儿岗难道就是程婴救孤的地儿?孔夫子怎么会在中牟县韩寺镇的你悟岗茅塞顿开?瓜豆酱的历史到底有多长?列御寇生于圃田,御风而行;孔子周游列国,于此回车;鲁恭三异,美名远播。萑符泽奴隶大起义,博浪沙张良刺秦王,元代贾鲁治河汴水分流…… 近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河南省作协会员、本报张朝晖编著的《中牟邑记》阐述并回答了上述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演进,因为时代的变迁与区域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精之所在、气之所蕴、神之所附,是人们观照历史、洞见未来的一面镜子,要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一个地方的内涵和特色,就要去了解、研究它的历史和文化。中牟历史文化是争奇斗妍的地域文化中绽放的一朵奇葩,是中牟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常松木为该书作序称,“《中牟邑记》梳理了中牟的历史沿革,接通了中牟文化断层,整理了中牟文化资源,提炼了中牟文化符号,打造了中牟文化品牌,有益于中牟文化自信之确立,中牟形象之塑造,中牟文化之创新,对中牟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张朝晖介绍,从2014年到2019年,他利用在中牟采写新闻之余,足迹走遍了大半个中牟的村落,走访了村民、教师、村干部、包括中牟文化学者等,同时又联系中牟文化学者们一同参与采写,他把中牟当作了精神家园、第二故乡,又是他情感寄托之所在,他不想让中牟人“乡梦”中断,他想“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中牟的名人、地名、古迹、物产、家族、非遗等。一个列子足可使人神往,一个潘安足以使人痴迷,一个史可法更加使人敬仰。”他不止一次地感慨。于是他编著了这部《中牟邑记》,作为他对中牟历史文化的致敬。
中牟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娄继周表示:《中牟邑记》中那些乡村的起源,演革,村里的奇闻异趣,乡贤故事,风土人情......都是读者很好的精神食粮,颇具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不仅如此,这部书的价值,还可以从更高的文化层次上去理解,去看待,去概括。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牟的许多村庄逐渐拆迁合并,成为新型社区、城镇、现代化的高楼建筑代替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小门独院,功能齐全、街道整洁的城镇化社区代替了原始朴素的自然村庄,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村容村貌逐渐变异、消逝,深深影响了千百年来居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情愫与思想感情。因此,通过文章记载、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留住人们的乡愁记忆,便显得十分必须和重要。
专注致力于中牟邑历史文化研究的齐治平认为:中牟邑问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难题,从晋代臣瓒提出异议到如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一直是历代史学家研究的热点、难点,从最初的两家学说发展到现在的九家。本书选取面的研究成果,有望彻底解开这个史学界的千年难题。《中牟邑记》填补中牟邑研究的多项空白,顺便解决了与中牟相关的多项争议,如博浪沙之争、列子故里之争、官渡之争、萑苻泽奴隶起义之争等,完善、巩固了中牟历史。
全书近50万字,以唯美的笔法叙事,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记忆、梦想、行程、还有他的努力、执着。诚如作者在后序中这样写到:从农村拔根,到城市落地。当新型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当农民住进了高楼大厦,我发现他们步履蹒跚,眼角含泪,心潮难平,原来他们骨子里重土难迁,灵魂依旧根植于那片世代耕耘的田野。一挥手就是送别,一转身就是背影,再回首就是乡愁。
同时该书紧紧围绕人们所关心的历史话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论证、小心地求解以及实地探访、采访,颇具精彩工作生活画面和感人的情景细节,语言生动活泼深刻,中牟乡土生活和黄河文化特色浓厚,融思想、教育、艺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杨莹 马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