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围绕银行业保险业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给出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养老金融发展”。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进程加快,居民养老需求日益丰富、多元。助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考验着金融机构方方面面的能力。
在养老金融探索方面,20年前就有所布局的中国平安是业内一个重要参考样本。2023年,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进一步升级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受到市场关注。在这一战略中,平安人寿扮演了重要角色。近日,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携相关管理层成员接受了第一财经专访,分享了当下养老金融的痛点难点和实践突破。杨铮表示,国内养老金融仍存在着产品供给不足、服务能力不够、服务标准有待完善三大短板。聚焦上述三个维度,平安人寿在持续丰富产品供给的同时,持续探索“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品质康养社区”,用制定标准、集中采购、监督服务的模式构建养老服务生态,用专业让老年人更幸福。
构建覆盖全养老周期的产品体系,丰富产品供给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
“我们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更要正视养老金融服务中的痛点。”杨铮认为,从数据和消费者体感来看,当前养老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包括金融产品匮乏,服务能力不够、标准散乱等,这些正是未来要突破的方向。
在平安集团内部,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是互相融合、互相赋能、协同推进的关系。如何在坚守金融主业、发挥保险保障优势的同时,依托平安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做好医疗养老服务,构筑多层次“保险+服务”养老生态,是平安人寿发力的重要方向。
产品依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手,也是承担养老支付功能的重要依托。在杨铮看来,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最新指导意见下,包括平安人寿在内的寿险公司,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改造和丰富空间,未来要继续加大保险产品的供给力度。
客户群体的特点影响着养老金融业务的方向和空间。以平安人寿为例,目前该公司拥有超过1000万名老年客户,而且大部分属于中高净值以上,他们对养老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这为平安人寿构建“产品+服务”的差异化优势提供了更大可能。
据介绍,平安人寿的产品策略围绕三个大方向,即强财富、扩养老、拓保障。顺应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这种覆盖全养老周期的产品体系,在强化养老第三支柱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具体到产品设计考量,平安人寿对养老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优化养老年金产品形态,有针对性地开发养老版年金产品,匹配社会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进一步将高龄人群纳入被保人,为客户提供更因“人”制宜的养老资金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平安人寿部分财富、养老类保险产品的投保年龄最高可到80岁,部分年金产品的领取年龄和领取期间也更加灵活。
对于这类产品体系在触达老龄客户需求方面的效果,平安人寿给出了一组数据:最近3年,平安人寿财富类、养老类产品的新单客户中,55岁及以上的老龄客户占比达20%,对应保费占比超三成。
另外,在重疾险、护理险等方面,平安人寿也做了很多探索。数据显示,平安人寿存量有效重疾保单件数达6000万件,总保额超8万亿。在护理险方面,自2017年率先推出护理险以来,平安人寿对产品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并在近期响应税优健康险惠民政策,全新推出了税优护理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保障,并让相关税优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深耕居家养老领域,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建设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居家养老仍然是国内老龄人口的首选,相比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占有绝对比例。早在2011年,民政部曾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我国养老体系建设提供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的引导方针。
杨铮表示,也是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平安自2021年就开始规划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据杨铮介绍,平安于2022年正式推出居家养老品牌“平安管家”,可提供集“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于一体的养老管家服务,通过养老管家帮助老人一站式对接“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服务场景,并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监督体系,“老人有需求的时候,管家能够随时响应,相当于老人多了一个24小时陪伴的子女。”目前服务已经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累计超10万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居家养老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依然存在服务供给分散、服务标准不一但需求比较集中(尤其是医、住、乐、护等领域)等现状。对此,已在平台建设、客户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中国平安,也正在输出行业标准方面持续发力。
例如,平安携手产学研各界合作伙伴,聚焦康复护理、居家环境安全、社交文娱、医疗健康等领域,创新打造出一套四联体的模式,当前已发布“护联体”和“住联体”,还将陆续发布“乐联体”、“医联体”,与伙伴联盟共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与生态。
又如,近日,经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批准,平安人寿参与牵头起草的《居家养老远程管家服务指南》、《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基本功能要求》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前者明确了居家养老远程管家服务的基本原则、人员要求、服务内容及要求、服务流程等,后者则规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术语和定义、开发要求、基本功能、运行管理等。两项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可度,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及竞争力,对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打造高品质康养社区,满足多元享老需求
此外,在康养社区服务方面,针对客户的高品质养老需求,平安借鉴海外经验推出了CCRC模式,即“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满足长者长周期、多层次的康养需求。杨铮表示,平安的康养社区有两大特点。一是城芯布局、品质享老。在选址上,项目布局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能够更好满足客户多元的品质享老需求,让“养老”变成“享老”。二是高标准运营、高品质服务。平安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全球经验,中西结合,博采众长,提升运营和服务能力,打造高标准,确保服务品质。
据杨铮介绍,目前这一模式的高品质康养社区已经覆盖深圳、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相关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
从上述探索实践来看,相关服务对产业链资源有着较大考验,需要内外部资源的高度协同。杨铮介绍说,平安集团的科技和医疗优势为相关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北大医疗的整合纳入较为关键。目前,平安已打造“到店、到线、到家”的服务网络,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向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养老服务。
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去年末,中国平安通过整合供应方,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2023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过了73%。
做好养老金融服务是项长期工作。杨铮举例说,在居家养老方面,专业人才和资金储备、生态建设、大众认知等方面都需要市场主体持续投入;康养社区服务方面,也呼唤更多利好政策支持养老社区的落地建设,补齐各方面短板还需要市场及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记者留意到,今年是中国平安“三省”推广年,在平安三十六周年司庆日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携管理层成员,启动了“三省”推广计划。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向全集团发起“三省”倡议,要求聆听客户需求,着力推进行业有革新、客户有感知的尖刀服务,让更多客户获得真正的“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体验。 对此,杨铮表示,平安人寿将从金融为民的初心出发,做好本职工作,持续写好养老金融篇章,加快补足短板,用专业的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美好、更有获得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