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生活 > 正文

慢阻肺防治关键在 “早”!专家解读原因与特色疗法

慢阻肺防治关键在 “早”!专家解读原因与特色疗法
2025-06-09 10:56:22 来源:实况网

在呼吸疾病的常见疾病中,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始终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9.9%;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慢阻肺目前位于死因顺位的第4位,因此,及早采取治疗干预、控制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为何防治关键在“早”?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呼吸肺病专家吴眉痛表示,许多患者早期很少重视,往往等到 “气喘吁吁走不动路”才想起就医,此时肺功能已严重受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专家指出,这如同 “慢刀子割肉” ,若未能及时干预,不仅会导致反复感染、呼吸困难加剧。

从病理机制看,慢阻肺以慢性气道阻塞、肺实质损伤为特征,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咳嗽、活动后气短等轻微症状,却已悄悄开启肺功能不可逆衰退的进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惠莉在相关文献中强调,约20%的慢阻肺病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还常伴随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多重健康威胁,若任由病情发展,晚期可能引发肺心病、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早期介入,不仅能通过规范治疗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更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实现病情长期稳定控制。

在传统医学领域,慢阻肺的病理认知与干预已形成成熟体系。海南省中医院陈晓燕专家介绍,中医将其归为 “喘证”“肺胀” 范畴,认为发病与肺虚、痰湿内蕴、外邪侵袭密切相关,治疗主张 “标本兼顾”,以降气化痰、调和阴阳为核心。

而在民族医学中,藏医药对于慢阻肺(藏医称 “肺铁布病”)治疗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藏族人民长期在高原恶劣的缺氧环境中斗争,在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的上千年的经验。

据肺病专家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的研究表明,藏医以 “隆”“赤巴”“培根” 三因平衡理论为基础,认为 “培根” 失调导致寒湿痰浊积聚于肺是发病根源。其治疗不同于西医单纯针对吸氧、止咳等表症,而是与中医一致强调 “标本兼顾”,通过整体调理、攻补兼施,在清肺止咳、消炎化痰、延缓肺部病变等方面疗效显著。

在众多用药思路中,十五味龙胆花丸、回生甘露丸、二十五味肺病胶囊,以其独特性脱颖而出。专家表示,其传承千年的经典配伍与现代药理的深度结合。

其中,源自典籍《四部医典》的十五味龙胆花丸,以龙胆花、诃子、檀香、宽筋藤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和免疫调节的核心作用。龙胆花则减轻气道炎症;诃子所含鞣质可减少痰液分泌,而宽筋藤能改善通气功能;此外,檀香等成分还可促进呼吸道防御功能。

二十五味肺病胶囊具有解毒消炎、改善肺纤维化和强效平喘的核心作用,其所含牛黄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细菌内毒素引发的炎症反应;藏红花酸可以延缓慢阻肺患者肺组织纤维化进程;麝香中的麝香酮可显著扩张支气管,快速缓解急性喘息症状。

另外,回生甘露丸则针对慢阻肺久病伤阴、虚热内扰的病理特点,从润肺养阴、修复肺络、调节免疫等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以檀香、甘青青兰为君药,理气润肺、清余热、修肺络;蜂蜜、兔耳草等臣药,滋阴镇咳;沙棘膏、葡萄佐使,活血补脾、肺肾同治。

值得关注的是,藏药组方严格遵循 “以味配伍”、“效能配伍”的原则,不仅直击肺部炎症与痰浊,更通过调节三因平衡、构建免疫屏障。这种 “温和调护而非强力压制” 的治疗理念,使得藏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从根本上提升肺动力与机体素质,为慢阻肺患者提供安全、持久的健康守护。

从 “早防早治” 的科学理念,到藏医药 “三因平衡” 的整体智慧,慢阻肺的防治正迎来更具包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40 岁以上中老年、吸烟人群、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烟雾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等高危群体,尽早通过肺功能检查实现早期筛查,结合藏药组方的特色疗法,或许能抢占先机,让呼吸重新回归顺畅与自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责任编辑:zhang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