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高铁列车驶过商丘市区郑徐客专、陇海铁路、京九铁路交会处。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商丘市经济社会持续保持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向全市人民交上来一份优秀的答卷。
据了解,2017年、2018年,商丘市生产总值连续两年增速居全省第1位。2019年,全市18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生产总值2911亿元,比2015年增加993亿元,成功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市。2020年,商丘市经济总量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产业发展在优质高效中筑基固本
2021年元旦假期刚刚结束,商丘市即掀起了项目建设的高潮——9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477亿元——延续了商丘市“十三五”时期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传统。2020年,截至11月底,全市507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190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11.7%。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商丘市三次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3个产业均达到千亿元规模,制冷、超硬材料、农资化工、商贸物流等10个产业超百亿元。从白手起家到主导产业日渐突出、特色经济板块鲜明,永城市产业集聚区晋升为四星级产业集聚区,民权县、夏邑县、虞城县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三星级产业集聚区。随着去年3月份北汽福田首台车顺利下线,商丘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快车道,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商丘市方兴未艾。
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中,商丘市农业产业正向品牌化规模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坚定迈进。“十三五”时期,商丘市加快推进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7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48.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以“四优四化”为抓手,启动实施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推动种养业规模化、设施化和园区化发展。去年,商丘市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达到2200亿元。
正值深冬腊月,日月湖上迎来了一批珍贵的客人——20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鸿雁选择在这里过冬。环绕在它们周围的,是商丘市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而全力推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金融大厦、建业总部港、会展中心、绿地酒店群、市民中心……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在寒冷的冬季火热建设中。未来,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将如鸿雁一样落户这里,助力商丘市现代化建设。连续五年,商丘市服务业“两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积力蓄能
在位于永城市的河南科源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厂区内,一辆智能叉车通过5G实现信号的传输,沿着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工作。“一名叉车工连续工作不能超过3个小时,但是智能叉车可以每天连续工作20个小时,还能摒弃人工调运时运错物料、调度时间久、工作时间受限等缺点,将物料及数据流转效率提升了22%。”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岳一波说。
在鼓励引导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十三五”时期,商丘市出台含金量高的“科技创新十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关键,以“三大改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去年商丘市又有28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以5G应用为核心,商丘市同步推进5G网络建设、产业培育和场景应用,建成夏邑恒天永安、永城闽源特钢等8个省级5G场景应用项目和金振源电子5G手机配件及笔记本电脑等7个省级产业发展类项目。当前,商丘市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5.4%、36.7%。以改革提高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商丘市要素聚焦和整合能力显著提升。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通过建立金融机构8个考核评价机制,商丘市金融贷款总量和增速连续3年走在全省前列,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施行全省第一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为契机,商丘市在全省第一家上线运行了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实施个体工商户开办“申请零材料、办理零接触、存档零纸质”,全市市场主体达55.7万户,居全省第3位。良好的营商环境带动了商丘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步伐,2015年以来,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规模连续五年居全省第3位,先后落地世界500强企业16家、国内500强企业50多家、上市企业40多家。
交通和平台支撑作用更加强劲有力
去年12月22日,中欧(商郑欧)国际班列首班车带着价值115万美元的各类商品,缓缓驶出商丘火车站西货场,在郑州汇入郑欧班列“大部队”后,从霍尔果斯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中欧(商郑欧)国际班列的开通,是商丘市在“十三五”时期全力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写照。
“十三五”时期,是商丘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力发展的时期:2016年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将商丘市拉入了高铁时代,2019年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打通了中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第二通道”,随着京雄商高铁的开工在即,商丘市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铁路黄金“双十字”即将成型;环城高速公路3个出入口、“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清凉寺大道南延工程等重大工程主体完工,“米”字型加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成型,商丘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区位优势的放大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商丘市以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编制了全国首部地级市枢纽经济规划,一大批带动性强、辐射性强的平台项目投入运营或开工建设,商丘保税物流中心、民权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铁路一类口岸、高铁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正在加紧规划,商丘的特色农副产品、工业产品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连续3年,商丘市快递业务量和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进入全国50强。
“十三五”时期,商丘市着力加强创新型载体、平台、基地建设和人才引进,与浙江大学联合创办机器人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全市共有5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工作站,与150个科研院所建立弹性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同时,建成国家制冷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面粉检测中心、印染中心、电镀中心等120多家各级研究中心。多层次全方位平台建设,有力支撑了商丘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大攻坚”“六稳六保” 让高质量发展底盘更稳成色更足
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富裕幸福、环境优美宜人,通过在“十三五”时期全力抓好“三大攻坚战”,商丘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商丘市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一大批产业扶贫项目促进了农民就业、支撑了农村发展。去年,剩余2.9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群众收入年平均增速达到27%,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1位。
坚持绿色发展,商丘市积极推进污染防治由治标到治本转变,由精准治污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去年,商丘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累计优良天数239天;全市8个国控省控断面均达到Ⅳ类水质;土壤环境总体稳定,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优越环境拓展了发展空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提升。
统筹推进防风险各项工作,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显著增强,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为商丘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一年。商丘市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稳定了经济基本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商丘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取得了战略性成效。同时,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推动“一联三帮”措施,在全省率先出台了16条援企稳岗政策,把援企稳岗的社保、税收、水电费减免等政策送到工地、送到工厂、送到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用工、原材料运输、防疫物资紧缺等实际困难。筛选315家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企业、外贸型企业重点扶持,确保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生产地位和市场份额。预计2020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9.9亿元,新增企业贷款余额1028.5亿元。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进入“十四五”,在经济总量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基础上,商丘市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建设更高能级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高水平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努力在枢纽经济、科技创新、县域经济、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商丘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