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商丘市委组织部组织中派、省派、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奔赴全市156个派驻村、85个党建示范村进行观摩考核和调研。观摩考核组所到之地,处处洋溢着繁忙的景象,涌动着蓬勃的生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皆是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成绩背后凝聚着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干劲和汗水。驻村第一书记不仅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集体领办企业 增加群众收入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找准定位、明确思路、蹚出新路,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所在。
在省司法厅驻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工作队帮扶下,麻花庄村成立村集体企业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村里的小作坊全部搬进厂内,统一纳入村集体管理,推出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商标品牌“张培仁”,走出了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的困局。目前,该村从事麻花生产的工人超过300人,麻花产业总产值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贡麻花制作现场
商丘市各驻村点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模式,以党建引领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短板”,不断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壮大,撬动集体经济“滚雪球”式抱团发展。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最好的选择。”省监狱管理局驻宁陵县城郊乡胡二庄村第一书记李海军算了一笔账,胡二庄村仅生产服装一项,年产值达1400多万元,为村民发放工资240多万元。如今,每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各类产业直接带动近百人自主创业成为“老板”。胡二庄村除发展服装产业这一主导产业外,村里还以集体名义在县城购买商铺,年租收益稳定。
省体育局驻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第一书记张扬说,通过土地流转,村里一部分种菜大户成了“农场主”,一部分群众在获得地租的同时,变身为农场工人,多项收入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在驻村工作队全程指导下,该村2000亩土地全部流转,建起了21座高标准的现代化温室蔬菜大棚、60个西瓜大棚、一座1000平米的扶贫车间。目前,孟李庄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蔬菜大棚、矿泉水厂、饼干厂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0万元。
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纯净水厂瓶装水生产线
做好资源整合 集体经济稳中向好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驻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工作队与村民一道集思广益,探索出“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建设、参与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村民以450亩土地入股竹海旅游开发公司,发展竹海旅游,先后成立集体企业郭土楼杰成精准扶贫种养专业合作社、商丘竹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宏图广告有限公司,打造以孝治家示范基地,建成生态旅游村。2021年,夏季高峰日游客量达2万人,村集体收入300万元。
商丘市发投公司驻睢阳区郭村镇东街村工作队对该村集体资产存量进行核对,盘活集体资产200万元。
建设产业园 打造振兴示范点
省高级人民法院驻民权县野岗镇孟庄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建成集酿酒葡萄种植、现代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民权葡萄产业园,集中流转土地500亩,脱贫户以土地入股,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还为全村72户脱贫户每年分红700元。柘城县远襄镇董庄村驻村工作队引导群众发展韭菜种植,带动全镇种植2万亩,村里建设占地15亩的韭菜产业园,村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
夏邑县火店镇田集村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通过盘活存量、找准增量、借助力量,对闲置门面等资产资源采取承包租赁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
目前,商丘市建成116座乡级产业园,产业扶贫项目人均收益1500元。
利用公益性项目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商丘市各驻村点建成扶贫车间806个、村级光伏发电站737座,920个贫困村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每个村总装机容量不少于100千瓦,年发电量达10万余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此外,再加上扶贫车间租金收入,仅此两项就为驻村点集体经济增加了近20万元的收益。
宁陵县城郊乡胡二庄村扶贫车间内热火朝天
探寻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奋斗足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商丘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为乡村振兴打造出一个个强力“引擎”。2021年,商丘市驻村点种植业收益3.06995亿元,带动就业人口31465人;养殖业收益1.21亿元,带动就业人口3113人;加工业收益3.95亿元,带动就业人口5069人;集体出租扶贫车间收入837.48万元;光伏发电收入967.8万元;产业分红、坑塘出租等收入538.96万元。
“让商丘农村集体家底越来越厚。”奋战在商丘市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们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感到温暖,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全面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锦行 通讯员 张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