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商丘 > 热点资讯 > 正文

【乡村振兴看河南】睢县: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强县”

【乡村振兴看河南】睢县: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强县”
2022-06-27 17:25:51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6月24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和省乡村振兴局共同举办的“乡村振兴看河南”网络媒体采访活动走进睢县,对睢县文化振兴、特色农业、新村建设等进行了深入采访。

无产业振兴不富,无生态振兴不美,两者和谐统一才是乡村振兴的真谛。在二者的统一上,河南睢县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采风团先后到白庙乡土楼村、五河湾产业示范区袁庄村现代农业草莓产业园,齐庄村、周堂镇黄堂村云瓜园种植基地、中国鞋都睢县鞋业生态园、睢县凤栖湖智慧岛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产业振兴:“中原鞋都”产能达3亿双

现在的一切都要得益于曾经的产业规划。2012年,睢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以休闲运动鞋为主的制鞋业,出台了《“中原鞋都”发展纲要》,“盯准一双鞋,选准一条路,横下一条心”主动承接制鞋产业转移。目前,安踏、足力健、中国乔丹、鸿星尔克等427家制鞋企业纷纷落户睢县,制鞋及鞋材企业近200家,产能达3亿双,占全国休闲运动鞋总产量的30%以上。

【乡村振兴看河南】睢县: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强县”

创新赋能产业蝶变,“智造”推动转型升级。2017年,睢县确立26家重点企业,拿出50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资金,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由睢县联想集团深慧视5G智能制造项目园生产的5G智能化生产线,成功解决了制鞋行业由于鞋型变化引起的生产线无法自动化的难题。

农业振兴:智慧农业附能乡村振兴

在睢县周堂镇云瓜园种植基地,在一座占地50亩、具有现代农业气息的连体大棚内,一排排吊株哈密瓜长势喜人,合作社社员们正忙着打杈、抹芽、选瓜、垫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看河南】睢县: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强县”

“现在还不是哈密瓜成熟的时节,再有一周就完全成熟了,成熟之后会有企业上门收购。”云瓜园园区负责人吴国军高兴地说。

更脆、更甜的背后是云瓜园采用了标准化的种植与管理技术。目前大棚内有三套水控体系,地下一套,空中两套,可以调节土壤湿度、叶片湿度和空气湿度。另外,大棚内还有一套感应系统,可以把土壤、空气等情况通过传感器传导给中控系统,实现自动补水、自动调温。

【乡村振兴看河南】睢县: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强县”

据吴国军介绍,云瓜园的种植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大棚利用率,也让在基地打工的周边留守农民一年四季有活干,真正做到了大棚全年有作物,农民月月有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运营至今,每年周边农民有200余人次在基地干活,带动他们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文化产业亮点纷呈

农业振兴了,也不能忘了乡村振兴。在中原大地,襄邑织锦、转香壶、皮影等非遗产品已打上“睢县印记”;尚屯镇惠济文化大观园在河南省文化产业榜上赫赫有名;以书法、绘画、美术、餐饮为一体文化产业著称的白庙乡土楼村成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虎年伊始,睢县文化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乡村振兴看河南】睢县: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强县”

近年来,睢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大发展战略,强化培育文化骨干企业,着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亮点纷呈,成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动力。

2021年,睢县以“文化+旅游”的形式,相继开发了袁家山等历史文化旅游线、梦里水乡保庙村等农村观光旅游线和睢杞战役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线;以“文化+产业”的形式,培育了以襄邑织锦、转香壶、皮影、葫芦烙画、红木折扇等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文化+现代农业”的形式,着力培育发展尚屯镇惠济文化大观园、孙聚寨滑楼生态农业村、白庙乡土楼书画村等惠济河两岸文化产业特色村,以点带面逐步建成惠济河文化产业带;以“文化+互联网”的形式,充分发挥融媒体网络平台作用,开办“网上博物馆”,把睢县的文化古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益。

【乡村振兴看河南】睢县:从农业小县到“工业强县”

“现在土楼村已被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河南省文化旅游特色村。”白庙乡党委书记刘华说,2021年该村又成立了年画文化合作社,免费培训近200名村民学门神绘画技艺,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写春联、画门神,如今土楼的书画作品已形成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虎年春节,该村已出售手工春联、门神画4万多幅,总价值近35万元。(记者 陈涛 实生 郑盼盼/文图视频)

标签:

(责任编辑: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