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全市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在扎实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对标先进践初心、履职尽责担使命,商丘中院近日策划开展了“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组织号召机关青年干警跟班学习身边先进模范。跟班学习采取“面对面”“一对一”驻岗式的方式进行,以跨部门、跨专业交叉学习为主,跟班时间1-2天,跟班人员全程参与跟班对象的日常工作。连日来,跟班学习人员对标先进、对标模范,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认真进行了检视反思,学习了经验、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形成了“向先进看齐、扛起责任担当”的良好氛围。“商丘天平之声”将陆续推出跟班人员撰写的“跟班日记”,以不同的视角,生动展示身边先进典型事迹,让大家一起走进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
人物简介
跟班对象
鞠洪涛,男,汉族,197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法院毛堌堆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二次,2021年1月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李庆军式十佳法官”。
跟班人
王霞,1990年3月出生,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生,2018年通过公务员招录进入中院工作,现任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助理。
紧跟先进步伐,感受使命担当。很荣幸,我成为近期院里开展的“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中的一员,可以全程参与先进人物案件的办理工作,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
在得知自己的跟班对象是全省法院“李庆军式十佳法官”鞠洪涛法官时,心中窃喜之余不免担忧。窃喜的是,自己可以近距离观摩并参与先进人物的工作,担忧的是自身事务性经验太少,不能在跟班学习中跟上老师工作的步伐。
带着这种复杂的喜悦与担忧,我跟着鞠法官来到毛堌堆法庭。通过一天短暂的接触,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细节,我在鞠法官的案件开庭审理中、入村调查中、与当事人的沟通交流中,以及细心的讲解和指导中,更加明晰了自己与先进人物之间的差距,也更加明确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普通、和善的基层"小官"
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是在去年年底“李庆军式十佳法官”投票时,除了对商丘法院法官的支持,更多的是对这个扎根基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普通法官的好奇。
而初次见面却是这次跟班学习,鞠法官和照片一样,精神、干练,且给人一种和善之感。鞠法官真的一点“架子”都没有,由于同住市区,早上7点多,鞠法官开车接上我,开启了我一整天的跟班学习。
很难想象眼前的鞠法官,47岁,黝黑皮肤下却透着一股办案岁月磨砺的特殊“风味”。趁着开车之际,他细心地向我介绍起了毛堌堆法庭。
毛堌堆法庭位于睢阳区法院南面大约半小时的车程,所辖毛堌堆、路河、娄店3个镇,主要审理婚姻家事案件、宅基地或地头地边之争的邻里纠纷、父母子女、兄弟之间的家庭矛盾纠纷等民事案件,毛堌堆法庭年均收案近五百起,2020年共办理案件506件。
据鞠庭长介绍,法庭内仅有3个人,除却鞠法官,还有一名50多岁的法官助理苑老师,一个刚入职一个月的小姑娘。
听苑老师说,鞠法官从事审判工作20余年,扎根基层法庭十几年,他都是每天7点半之前离开家,8点之前到法庭,然后带领着他们开启一天的办案工作。
鞠法官每天都很忙,一方面是案件办理,另一方面是为法庭审判质效、工作纪律、生活保障操心,同时由于处在最基层,虽然“官”不大,但是要协调好与辖区党委、政府、司法所、基层组织等的关系,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和工作日均结案两起的要求,鞠法官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白天开庭、送达、入村调查、调解,晚上、周末写判决,遇上疑难问题,只能自己翻书钻研加多方请教,不停奔跑旋转,就为更好地化解每一个矛盾纠纷。
“光鲜亮眼的荣誉背后是各种难言的艰辛与责任。”苑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跟班时,看到鞠法官在乡间小道上熟练地抄近路、停车跟之前的案件当事人打招呼、攀谈,停车观察涉案土地地边地界,我不敢再去问鞠法官留给家人的时间长短,更不敢问他面对家人的埋怨和企盼是怀揣怎样的心情……
琐碎中的细心与责任
上午,有一个运输合同的案件开庭,因被告及原告证人未到庭耽误了时间,原定于8点半开始的庭直到九点多才开始。
虽然最终被告、原告证人都未到庭,仅原告律师一人来参与庭审,但庭审依旧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因书记员是一位刚入职一个月的小姑娘,工作还不熟练,鞠法官便自己核对律师手续、诉讼费票据等材料,甚至自己跑去复印当事人的身份证。
因法庭内不能用语音转录系统,书记员打字有点吃力,鞠法官便边仔细询问原告律师,边紧盯电脑屏幕,发现书记员记录错误或者跟不上,就马上提醒或再次询问律师。
庭上发现原告提供的证人证言没有按手印仅有签名,便多次向律师确认证人未到庭的原因,详细说明证人证言的瑕疵,并叮咛律师一定要劝说证人,在这两天到法庭来,当面对所证内容进行说明。
紧接着,是一个邻里间宅基地侵权纠纷的案件。
原定于10点半开始的庭,因被告走错地方,而不得不等到11点才开始。
为安抚作为原告的老爷爷、老奶奶,鞠法官主动为他俩搬凳子、倒水喝。
庭前,鞠法官给我讲过,这个案件有点特殊。之前两家因为宅基地就打过闹过,村委会也多次出面调解,并促成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但后来,原告再次因为该宅基地纠纷起诉,诉至法院后,被一审驳回,两位老人情绪强烈。
鞠法官耐心向其释法说明后,告知其可以上诉二审,但二位老人坚决不上诉,而多部门反映,反映无果后,又以房产证面积比房屋实际面积大而被告占用了这块面积为由重新起诉。原告老奶奶坚决要求被告拆掉门楼,且不允许被告排水,被告则坚决不同意。
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完全可以直接判决,但是鞠法官担心判决效果不好,于是当庭组织调解,并通过“三尺巷”的故事,耐心劝说老奶奶,不要再纠结这件事,要搞好邻里关系,才能安享晚年生活。
原本刚过11点就可以结束的庭,硬生生等到了12点半才算完全结束,而在此过程中,鞠法官一口水都没有喝上。
刚回到办公室拿起水杯,刚才的老奶奶再次返回来……
可鞠法官并没有丝毫的反感,而是赶紧放下手中的水杯,再次耐心听老奶奶叙说两家的恩怨与诉求,并时不时通过举身边例子、引导老奶奶换位思考的方式,向老奶奶释法说理,直到将近下午1点,老奶奶才离开法。
看着庄严的法庭,再想想半天的琐琐碎碎,目之所及、脑之所想,全是温情;看着法庭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标语,再想想刻在每一个法律人骨子里的法条,突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对啊,法条本身是没有温度的,真正能彰显公平正义、司法温情的,是法官的孜孜不倦,和每一个琐碎细节中的细心与责任啊。
脚上沾泥的邻家"大叔"
因接到通知,下午院里4点半要开会,鞠法官担心耽误案件的调查勘验,所以午饭后来不及休息,就带我们去村里进行现场勘验了。头顶日头,汗流浃背,鞠法官却电话不断,他不仅要联系双方当事人到场,联系村支书当面了解情况,还要联系司法所工作人员到场见证。
这又是一个棘手的案件!原、被告双方是堂兄弟,因地边界限不明,一方将另一方所盖大棚拆毁,矛盾纠纷持续多年,村委会出面调解多次,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为弄清事实真相,双方当事人到现场之前,鞠法官拿着土地证询问村支书以前的地边地界以及双方矛盾经过。不顾头顶的烈日、夹杂尘土的热风,他走到地边地角,不断地询问、确认,尽力弄清案件事实。
双方当事人到场后,鞠法官又操着一口方言拿着双方的土地证,反复询问当事人,并做好询问笔录和勘察笔录。在双方各执一词又无法查明实情的情形下,鞠法官陷入了沉思。
我问,这类案件,事实不清,原告又不能举证,直接驳回不就好了吗?
鞠法官答道,不行!村里这类案件挺多,处理不好,极易激化矛盾,造成双方反目成仇。都是邻里邻居的,如果判了,两家在村里关系只会更僵,社会效果也不会好,得再想想其他办法,看能不能调解。
回来的路上,苑老师说,为了查明事实真相,鞠法官经常带着他们奔走于田间地头,奔波于入村会见当事人的路上,而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有一双慧眼去明辨真伪,温情调解,公正判决。用鞠法官的话就是,脚上沾泥才能更接地气,要做群众的“身边人”,尽量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才能尽量少留“后遗症”。
鞠法官用群众语言,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与当事人沟通,不仅拉近了与群众距离,更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而不是急于生硬下判。
鞠法官说,既然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不是一句空话,干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就要离群众最近,学会用群众语言、站在群众立场去解决群众纠纷,才能把案件办好,才能赢得当事人对法官工作的理解和尊重。
跟班感悟
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只有在化解乱如麻团的家长里短中,坚守法官职业操守,任劳任怨,固守平凡,书写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基层法官人生。
跟班学习是学习,是锻炼,更是剖析,乃至洗礼。
本次跟班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和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专业素养、履责精神,更加真切地透过鲜活的先进典型,看到了自身在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方面的不足与差距,也明确了以后自身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时刻对标先进典型、身边榜样,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以一颗积极饱满的心,不断强化政治自觉,锻造过硬本领,勇扛使命担当,坚决履行好新时代法院干警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