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商丘 > 正能量 > 正文

奋力追梦不停歇 夫妻返乡把业创

奋力追梦不停歇 夫妻返乡把业创
2019-03-08 09:40:09 来源:中华网河南

商海纵横,从不缺少奋斗者和追梦者。在梨乡宁陵,就有一对这样的创客夫妻,他们白手起家,从零做起,始终心怀梦想并为之奋斗不息,终于返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实现年销售额二三百万元的规模。他们就是柳河镇杨楼寨村的杨迎光、侯艳芳夫妻。

奋力追梦不停歇 夫妻返乡把业创

今年33岁的杨迎光是个农家子弟,兄妹三人,母亲是教师。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母亲早早就让他学习裁剪技术,想一技在身能养家糊口。

2003年,杨迎光到郑州一些服装加工厂找工作,但是足足一周都没找到活干,因为服装厂不要男工。杨迎光有股子犟劲,终于打听到一个服装厂缺少下料工人,杨迎光开出了让这位南方老板心动的条件:只要管吃管住,工资给不给随意,只要给回家的路费就行。

奋力追梦不停歇 夫妻返乡把业创

就这样,杨迎光开始了当学徒的生活。上班第一天,老师教他放线、排版、裁剪等下料技术流程。杨迎光本来就有裁剪技术的基础,再加上专业老师的悉心教导,他又虚心学习、认真钻研,当天就掌握了全部下料技术。第二天,老板要去市场交货,他交待杨迎光先把布料放好线、排好样,等他回来之后再裁剪。说白了,老板是怕他裁错了,那一大批布料可就废了。

杨迎光干起活来一丝不苟,很快就完成了放线、排样的活。左等右等,老板还没有回来,杨迎光怕裁剪不好布料影响厂里生产,他就认真裁剪完了全部布料。等老板下午回到厂里,看到他能独自完成下料裁剪的任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个月后,老板每月给他300元工资。半年后,杨迎光的工资就涨到了每月1200元,成为厂里工资最高的工人。杨迎光其实并不看重工资多少,他看中的是老板对他的信任和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2008年,杨迎光回家订婚,第二年就与侯艳芳完婚了。那时,他已经是郑州服装厂的骨干,年薪10万元。随后的两年,南方老板看中杨迎光,他们成了服装厂合伙人:一个负责厂里内务生产,一个负责跑市场销售。

积累了两年的经验后,杨迎光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自己创业办厂。当时,南方老板就把厂全部转让给了杨迎光,他一干就是三年。由于孩子要上学,在郑州入学不方便,杨迎光与妻子商议后决定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

2016年,杨迎光和妻子侯艳芳回到家乡柳河镇杨楼寨村,3台缝纫机起步,在自家婚房里开始了创业之路。第一年夫妻两人创业,第二年又培训了两名邻居帮忙,2018年就扩大规模招收了10多名工人。

令他们夫妻最高兴的是,去年10月,政府投资四五十万元,在其家门口建起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解决了他们发展无场地的燃眉之急。有了政府的支持,又有市场大量的订单,杨迎光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他面向全村和周边村庄招工,免费培训技能,贫困户优先录用。

3月5日,阳光透过窗户投射在宽敞的扶贫车间,门口宁陵县迎光服装厂的招牌分外醒目。车间里,近20名工人正在忙着加工服装,裁布料、做袖子、抠领子、熨衣服,分工有序,他们都是附近的老乡,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38岁的王新新是厂里公认的“快手”,只见一块块布料经过她的手脚并用,瞬间用缝纫机缝合成了一件半成品。厂里的工人采取“保底工资+计件”的模式,工资上不封顶,一般每人每月收入两三千元,工资最高的工人能拿到近万元。去年,迎光服装厂销售额240多万元,仅给工人就发了二三十万元的工资,直接增加了乡亲们的收入,还带动了五六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今年春节,杨迎光兄妹三人聚在一起,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如何转型升级服装产品,如何实现新突破。

杨迎光31岁的弟弟春节后没有返回南方的服装厂做技术总监,他专做高端西服,这次准备留下来与哥嫂共同创业。在原来加工订做睡衣、校服等低端产品的基础上,打算增加西服、商务服装等高端产品。

看到两个兄弟创业劲头十足,杨迎光在杭州做外贸的姐姐也全力支持,她计划帮兄弟在网上销售服装产品,通过网络订单让他们的产品赚外汇。

兄妹齐心,其利断金。一个成熟的发展规划在杨家渐渐成型:成熟技术+稳定业务+网上销售,迎光服装厂将在今年实现成功转型。

“一线城市难发展,返乡创业天地宽。”看着忙碌的工人和正在培训乡亲剪裁技术的弟弟,杨迎光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坦言,服装厂已经投入300多万元,目前工人、技术和订单都不缺,如果再扩大规模、增加业务,肯定还要上新设备、增加流动资金,最关键的是要得到政府或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

新春刚过,杨迎光就已经对接了几家银行,争取能获得创业贷款,为企业发展添动力。(高会鹏 谭文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