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旅游 > 旅游要闻 > 正文

加快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2021-12-02 15:48:10 来源:映象网

河南省自古以来就具有优越的经济和政治因素,为河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发展条件,得益于河南省文化资源本身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河南省党委、省政府的大力培育和支持,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出彩。

河南文化出彩在具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遗址。从黄帝一统天下到北宋中兴,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有四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都处在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四席——夏商古都郑州、商朝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河南省历史文化遗存近三万处,河南省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及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河南文化出彩在拥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值得学和发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源于中原大地。源于河南的河洛文化、人本思想、"留余"观念等对中华文明具有深刻影响。河南的"中"文化集众家之所长,既体现了“天道恒常,不偏不敬”的道家哲学,也表达出“中于正,无不过之亦无不及”的儒家思想,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和谐思想。河南省人杰地灵,中原大地孕育着千古风流人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唐宋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宋代理学家“二程”先生(程颢和程颐),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等。河南戏曲以豫剧为代表涌现众多艺术大家,留下了《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经典曲目。河南文艺精品工程不断涌现,大型艺术表演《木兰诗篇》、《河洛风》、《清明上河图》、《程婴救孤》经典流传、广受好评。河南文化出彩在拥有丰富多样的景观民俗。河南省既拥有以嵩山、南太行、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为代表的山水景观,也同时拥有以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和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还有着以汴绣、钧瓷、汝瓷、官瓷、唐三彩、南阳玉雕、朱仙镇木版年画、汤阴剪纸、浚县泥塑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宝丰民间演艺、濮阳和周口杂技、豫西社火、豫南民间歌舞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多样的景观民俗为河南省带来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河南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推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就。推动河南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质上就是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创造性的转化方法实现文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该在思维、技术、平台、内容和制度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第一,加强思维创新。要打破惯性思维,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打破区域、行业、业态之间的障碍,通过多元参与到文化资源转化工作,系统整合文化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另外,要降低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对中小型文化企业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同时以现代化的创新思维去运营文化产业,激发传统河南文化的底蕴以及创造出各种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第二,加强技术创新。文化产业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技术进步的机遇下迅速发展,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河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包括大数据文化体系建设、成立中原文化文化旅游带以及弘扬黄河文化以及加强河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等。

第三,加强平台创新。在当前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下,文化产业也应该抓住现代文化发展的机遇,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智慧文化平台,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推动河南文化资源的转化与传播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应该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开发各种具有特色的数字化创意文化产品,提升河南文化数字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平台创新让体验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河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加强内容创新。文化产品的灵魂是文化的内核,因此要想讲好河南文化,必须打好内容这张王牌,在弘扬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借助现代文化发展手段,坚持内容和形式二者的统一,坚持继承和发展二者的统一,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涵,既讲好载入史册的历史故事,也要讲好现代故事,既讲好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也要讲好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故事,要把河南文化中蕴藏的人、事、物、精、气、神、魂都充分展现好,深入挖掘河南文化的灵魂与内涵。

第五,加强制度创新。文化产业要想发展离不开管理部门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制度保障。因此,要组织相关领导进行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制度体系建设,在资金扶持、人才支撑、评价考核体系、文化管理政策颁布上都要大下功夫,尤其是要注重引进高端文化管理人才、创意人才,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多方联动,打破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惯性模式,探索适合现代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管理规则和高质量发展模式。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林园春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