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乡 > 旅游 > 正文

国家发文促乡村旅游发展 专家:政策支持形成合力

国家发文促乡村旅游发展 专家:政策支持形成合力
2018-12-12 10:53:26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刘佳)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业界专家指出,《意见》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提出的五方面措施和四方面内容,将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形成推进合力,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意见》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教授张瑛就此表示,产业兴旺是根本基础,要通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做大做强乡村观光旅游业、休闲旅游业、养老旅游业、乡土特色旅游产品、创意旅游产品等,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到农村去;生态宜居是首要问题,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留住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乡风文明是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旅游保护提升农耕文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吸收现代文明,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治理有效是重要保障,通过乡村旅游的引领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生活富裕是根本要求,就是要通过社区农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参与,解决就业和收入,大幅提升生活水平。

《意见》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农为本、共享共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钟林生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同时通过生态旅游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意见》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症结,提出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从农家乐到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乡村文化流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意见》指明了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方向,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乡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把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窦文章教授说。

《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扶贫富民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对此分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是全面提升的前提。同时应具有居民和游客可共享的特点,因此,这也是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均等化的重要方面。而从中国旅游业4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乡村旅游对于扶贫富民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应该朝着这一目标继续前进。

增加政策供给 形成乡村旅游推进合力

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了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品牌打造、扶贫攻坚等五方面措施,将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形成推进合力。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德谦认为,“从国家发展的现状和本地的实情出发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期形成地方发展的‘多规合一’的规划。只有这样,各个地区才能够将自己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从而使得乡村旅游能够成为地区整体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说,乡村旅游应坚持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生态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乡村地区独特的历史、节庆活动等乡土文化资源,依托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其内涵、内容,提升传统农业的附加值。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则强调了品牌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她认为这是各地构建本地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构筑起一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实力,从营销上来说,更需要针对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消费特征,才能送达目标顾客。此外,她也认为,只有让农民参与其中,并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从中受益,乡村旅游的发展才最有价值和意义。“最终实现农民致富,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乡村环境持续美化的共赢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 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护航

《意见》还明确了四方面内容,即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用地保障、加强金融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业界专家一致认为,内容的提出有利于真正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快速优质发展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凌分析,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相对分布零散,需要较大的投资进行整合和提升开发,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下需要一定的土地利用弹性指标配套服务设施,需要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经验的投资人下乡进行示范性开发,从而带动当地老百姓不断提高建设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他建议,多部门合作,切实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资金向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倾斜,在农、林、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中预置旅游服务功能;政府性金融部门要针对性设计农民能贷、好贷的金融产品。地方要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规划和计划,允许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农业设施配套用地、“四荒地”和农民自有宅基地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开展旅游培训送教下乡活动,号召旅游院校、规划机构、民间组织和热心的专业人士下乡,为基层旅游部门和乡村旅游从业者送教上门。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建议,“在财政投入方面如果能形成立法,则引导效果将非常巨大”。在他看来,土地利用方面,要积极探索生态红线的新划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倡导就地城镇化,适度城镇化,要去地产化和城市化;在金融方面,要充分利用旅游流量的优势,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投资回报率;在人才培养方面,合理引进管理、运营、技术、市场等短缺人才,可借鉴深圳大鹏区开办社区旅游学校的经验,形成乡村旅游的培养基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