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阳市将发展扶贫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探索出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并进行机制创新,破解了通过产业“脱贫、富民、振兴”同步推进的难题,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找准抓手,彰显特色。该市发挥资源优势,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培强了一批特色产业。目前,共建成示范基地1948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发展茶产业,按照三产融合发展做好茶文章,稳定种植面积,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品品牌,推广线上销售,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目前,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到68.86亿元,全市茶园面积达213.8万亩,带贫企业和合作社300多家,带动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0万人脱贫。发展油茶产业,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运行机制,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发展油茶面积89.55万亩,油茶加工企业2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3.7万人。发展“稻渔共作”,打造“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生态种养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2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参与稻渔种养贫困户1.3万户,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经营组织1304个,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17个。此外,该市还积极推行稻渔种养保险,防范和化解风险。如潢川县出台小龙虾养殖政策性保险方案,对养殖户给予最高每亩1500元的补差赔付,每亩90元的保费养殖户只承担20%。该县“稻虾共作有机米”品牌,在北京13个大型超市设立专柜。发展电商扶贫,全市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与“阿里村淘”“天猫优品”“菜鸟物流”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了“易采光山”“固始云”等一批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了“光山十宝”“新县味”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探索模式,突出实效。该市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探索形成了六种带贫模式:“特色产业+园区+贫困户”模式,选取带贫能力强的经营主体作为基地和载体,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辐射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脱贫;“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贫困户通过获取“红金+薪金+租金”方式有效增收脱贫;“电商产业+技能培训+贫困户”模式,通过电商培训、渠道建设、产品开发,发展电商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本土资源+平台支持+贫困户”模式,通过“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等路径,支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传统特色种植养殖业促进脱贫;“全域旅游+后备厢经济+贫困户”模式,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民宿经济,引导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村集体+产业实体+贫困户”模式,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创新机制,强化引领。该市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工作,形成了抓党建促扶贫的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突破传统行政区划局限,结合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党员人数和职业分布等实际,采用单独组建、挂靠组建、村社共建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建立党组织;把党员聚在产业上,抓好青年农场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支书。近年来,该市先后在浙江湖州、江苏华西村等地举办培训班42期,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4069人。(记者 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