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穿行于“河南美丽乡村”信阳市平桥区新集村,目之所及,美不胜收:红砖石瓦,流水淙淙;一面老墙,一株古树,一个院落,散落在繁华绿树、青山绿水间,勾勒出让人陶醉的田园诗画。
这个被干净“唤醒”的村庄,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如今四季有花、换季有果,还是河南省“水土保持示范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第五批传统保护村落”。
近日,平桥区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一举拿下“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这是平桥区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晶和缩影。
巧“梳妆” 高位推进常态化
“保护好山山水水,美化好村村寨寨。”2018年,平桥区启动村庄清洁行动之初,就明确提出,推广“中国最美乡村”郝堂村的经验,把每一个村庄都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变成“全域美”。
结合实际,平桥区立足全局,做好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印发了《2018年平桥区美丽乡村战略实施方案》《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平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乡村创建专项工作方案》和《平桥区美丽乡村季度考评活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确保各项工作常态有序开展。
平桥区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推进会,解决问题、推动落实,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上下紧密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处级领导干部包乡、行业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管理体系,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观摩评比活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贫女巧“梳妆”。2018年以来,平桥区瞄准难点,畅通堵点,打造亮点,投入资金12亿元,推动农村公路、生态绿化、安全饮水、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文化广场等十多类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提“颜值” 宜居家园建起来
“你看,这是现在每辆垃圾清运车的位置,随意点开一辆,驾驶员信息和车辆的当前速度、油量、位置、运行轨迹,甚至它在每个垃圾点装车所用时长等,都一目了然。”3月2日,在平桥区明港镇家之美环卫城乡一体化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何福梅现场演示垃圾清运清扫一体化数字智能控制平台。
农村垃圾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关乎农村综合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过去,平桥的农村和很多地方一样,垃圾治理面临着量大面广、运输成本高,农村垃圾分类内无动力、外缺助力,难以常态化,垃圾处理经费不足等诸多难题。以云平台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实现人多、车多、事多、设施多的远程管理,有效破解了农村垃圾治理的难题。
平桥区财政每年投资4200万元,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保洁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引进4家专业环卫公司,按照农村人口比例足额配备保洁人员、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和乡镇密闭式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高标准垃圾分类中心,从源头抓起,开展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农村垃圾,实现村庄由一时清洁向保持长期整洁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与此同时,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坑塘整治和污水治理,彻底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治理的难题。
增“气质” 乡村内涵大提升
泥土建造的茅草屋,稻草编织的小玩偶,旧屋改造的老茶馆,破车胎做成的小花坛,长满青苔的老石雕,在平桥区陆庙街道,每一处匠心独具的设计都让人心生感慨。而大明塘的神秘往事、夫妻树的感人故事、风光旖旎的金水河、名扬中州的凤凰台……这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让村庄散发出迷人的文化气息,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津津乐道。
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平桥区坚持做到尊重自然环境,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扒房;尊重村庄肌理,注重保护老树、老屋、老墙、老井、老作坊;尊重群众意愿,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专家提建议,群众拿主意。
“旧的不去”并不一定意味着“新的不来”。换了一种方式生长的村子越变越美,回乡创业的乡亲越来越多。“空心村”平桥区兰店街道王寨村变成了“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建起了家庭农场采摘园、儿童水上乐园、自行车骑行道、月季园、农业体验园、民俗馆。如今,王寨村已发展农家乐5家、民宿11家、特色商店10余家,占地2200亩的宏润家庭农场、120亩的小龙虾养殖基地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往日凋敝的村庄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平桥区还将优化人居环境与生态产业、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全域游,绘就了一条条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循环全域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大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四美乡村”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记者 时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