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郭俊岭,平舆县万冢镇闫楼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吃透村情户情,精准发力,把帮扶政策和措施送到村民的心坎上;帮在点上,扶在根上,带领村民实干干实拔穷根。
戮力攻坚,久久为功。如今的闫楼村彻底变了样。村民们告诉记者:巨变的背后,是郭俊岭下“绣花”功夫,在田间地头留下的深深脚印……
强班子,闫楼村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
闫楼村委位于万冢镇政府所在地东南4公里处,辖汤庙、闫楼、宋坡、小徐庄4个自然村,共805户3784人,耕地面积4288亩。2016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241人,是平舆县的贫困村和村级党组织软弱瘫痪村。
2017年5月9日,平舆县公安局民警郭俊岭被派驻到该村驻村工作。
“郭书记来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强班子。”昨天上午,记者在该村走访时,村民们追忆郭俊岭刚来时的情景:他争取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支持,很快整顿和健全了村两委班子;紧接着,把每个月的25日确定为“党员活动日”,全村党员在这一天集中培训和学习,聚在一起商讨村里咋脱贫、咋发展、咋振兴,党员们的心聚到了一块儿,村里的各项工作渐次有了生机和活力。
“班子强了,人心齐了,干事就有了凝聚力和精气神。”85岁的闫振宝老人,1956年入党,是闫楼村党龄最大的老党员。老人告诉记者:郭书记来后,在村务公开栏里张榜公布村干部的收入、村里的各项支出、低保救助对象的补助等,村民与村干部从此消除了隔阂和误会。与此同时,他在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资、整合经费,对全村的21个坑塘进行治理,疏通沟渠6000多米,清理陈年垃圾1200多吨,在村里的主要道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栽植了花草和风景树,放置了大型垃圾桶,整个村庄干净了、漂亮了,村民们对郭书记“认识”了。
“他心里装的是闫楼,在闫楼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村民们向记者感言。大家伙儿的眼睛是雪亮的,郭书记很快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闫楼的各项工作很快步入了健康发展快车道。
调结构,确保村民种植养殖稳定增收
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确保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是闫楼村的又一道风景。
闫楼村汤庙自然村的汤新立一家,是2017年年底光荣脱贫。
“上级给俺村派来了一个好‘掌柜’,俺家靠养鸡脱了贫。”在汤庙自然村,汤新立热情地迎记者进院,让瞧鸡舍里的他那宝贝“红宝”肉鸡。
“养了300多只,4月份进的鸡苗,中秋节前后上市;每只出售时能长到10多斤重,能卖一百多块!”汤新立说。一年出栏两批,中秋节过后,再饲养300多只,每年仅养鸡卖鸡一项就能收入五六万块。
“郭书记三五天就来一趟,看俺家养的鸡是否健康,定期带着防疫人员给鸡打防疫针。”汤新立越说越激动。“红宝”长成出售时,他在他微信朋友圈里忙着发广告,进县城给亲戚、朋友忙推销。“就是一家人,也只能这样了。”
“去年秋天,郭书记又带着村里的十几个村民,去漯河南街村学习麦垄套辣椒种植技术。”汤新立向记者“透密”。郭书记已在南街村预订了“红灯笼”辣椒苗,与收购方签订了辣椒保护价回收合同。“俺家有3亩麦田留了垄,再过几天就该移栽辣椒苗了;学着套种辣椒,俺家又多了一条增收渠道。”
在汤庙自然村,记者发现有不少村民正在村头的地里浇水。“俺家种了6亩大蒜,蒜薹抽了两三千斤,卖了万把块。”村民汤志元来到地头,跟记者搭话,“这是最后一遍浇水,大蒜再过一个多月就该出售了,保守估计(6亩地的大蒜)能卖两万多块钱。”
汤志元的大蒜地里,每隔一米多宽就有一垄地膜覆盖的“空地”。“地膜下,盖的是西瓜苗;出了大蒜,西瓜就拖长秧了,这叫大蒜、西瓜套种。”汤志元向记者介绍。为让村民种大蒜,郭书记开了多次会;在麦田里进行套种,套种啥,咋套种,郭书记操碎了心。
闫楼自然村的闫雪山,在郭俊岭来到闫楼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地里蔬菜大棚两个,而如今发展到了20个。“冬天一下雪,郭书记就跑来帮扫棚上的落雪,怕积雪压坏了大棚。”闫雪山说,有这样的书记,摆弄土地越干越有劲。“俺家这20个大棚,每个棚每年卖菜收入近万块!”
“种植、养殖,是村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两翼;依据市场需求,帮扶村民改善和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是驻村第一书记需要经常琢磨的命题。”记者见到郭俊岭时,他说:“我的秘诀,就是经常与四面八方联系获得有益信息,天天关注手机上的中国农产品交易群和河南省农产品交易群,有好的种植、养殖模式,第一时间引过来,让它在闫楼村落地生根,惠济村里的老少爷儿们。”
据不完全统计,自郭俊岭任闫楼村第一书记以来,闫楼村大棚蔬菜种植已发展到100多亩;土地套种面积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近300亩。牛羊和鸡鸭鹅规模养殖,已逾百户。
2017年年底,闫楼村的贫困户由87户241人,骤减至20户42人,经上级严格检查、验收和评比,闫楼村摘掉了贫困帽子。
兴产业,做大做强闫楼振兴的“抓手”
“人在闫楼,心在闫楼,汗水洒在闫楼,为闫楼的振兴奔波忙碌。”这是闫楼村村民对郭俊岭的评价。
昨天临近中午时分,记者从闫楼村的扶贫车间——中冠藤编厂门前经过时,见大门上贴有醒目的“招工启事”。
“‘招工启事’,是郭书记起草、打印和张贴的。”据该藤编厂负责人李位勤介绍,村里的产业,是郭书记的“心头肉”,走访农户时,他动员大嫂们农闲来俺厂藤编挣钱;厂里一旦大订单来了,他就及时给俺厂四处张贴“招工启事”,招揽附近村庄的大嫂们来厂里务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抓手。”昨天下午,在闫楼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实地察看时,郭俊岭向记者介绍该村产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今年麦收后,将流转村民土地140亩种植火龙果,各项接洽已接近尾声;仅此一项,出租土地的农户每年每亩得到的租金是9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万元左右。闫楼村在外创业的4个成功人士,投资200万元兴建蔬菜大棚项目,也正在洽谈中,闫楼的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规模销售产业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
驻村近两年来,郭俊岭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用执着和坚守为闫楼的乡亲们默默耕耘收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闫楼村将会彻底甩掉贫困的羁绊,走上富裕、振兴的康庄大道。(聂乾卿 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