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驻马店 > 专题 > 正文

王复明:加快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王复明:加快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2019-05-20 10:20:43 来源:中华网河南

王复明:加快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2019年5月1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在第六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开幕式后作主场报告,题目是《加快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他的报告共有四个部分,摘录如下:

一、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内外现状

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阿尔法人才数量素质和结构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应该说各个国家对于这方面高度重视,从联合国到欧盟到美国,应该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可能公认的像瑞士和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为全世界树立了很好的典范。特别是像瑞士领土还不到5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但是被世界银行列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有1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制造业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企业特别崇尚创新精神和工匠型人才,这方面应该说是大家可能都了解得比较多了。另外瑞士还有一大批实际上隐形世界冠军,像全球的麦当劳餐具,意大利面生产装备,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票据使用的绝密墨水,是由瑞士生产的。前几年总理说咱们国家造不出圆珠笔头,我们企业知耻近乎勇,造出可用的材料,但是生产笔头一体化装备还要从瑞士进口。当然它的制药业也是比较发达的,全球制药业榜单瑞士占了两位。

德国也是这样,德国制造业品牌很多都是国际上享有盛名,制造业31个部门,德国可能有27个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于前3位的有17个。它也有很多的隐形世界冠军,可能是隐形世界冠军最多的国家。当然大家知道,德国的土木建造广泛流传在我们青岛100多年前建的地下隧道,目前还在使用。

我们国家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超过了3800万,我们的高等教育由40年前精英化进入现在大众化阶段,但是随着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和就业矛盾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我们的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可能大家知道很多专业就业很困难,另外我了解的我比较熟悉的,我们国家的基础工程设施世界上是规模最大的,大部分都步入了老龄化,但是从事这方面的监测、修复、加固人才极其匮乏,我们有500多所高校都有土木工程这个专业,但是我们市政管网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热力四类管网都超过了200万公里,所以管网的运行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现在社会上从事管网的监测修复管理,基本上都是外方转过来的,很少有高等学校开设管网的专业,甚至只有一点点的课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期受到了忽视,成为高等教育的短板。近年来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短板效应日益凸显,这方面人才极其匮乏。从鲁部长报告里面大家可以看出来,新兴的产业、战略性产业,我们的高等教育还很不适应。

近年来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受到高度重视,从2015年教育部还发文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到今年国务院颁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提出推进大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无论是去年的两会和今年的两会,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我们说提升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

王复明:加快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二、我国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我们之所以存在短板,有深刻社会原因和高校发展中的问题。

1、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长期存在偏见

首先我们国家传统文化,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初中、高中首先围绕着一个目的就是考个好大学,所以,职业规划、个性化发展应该说是全面缺失。高考状元受到了热捧,考不上大学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所在的中学家长都感到无光,所以我们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了伤害,好像是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长期被认为低人一等,这是我们深刻的社会原因。

2、高等学校发展定位轻视“应用型”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这样一个进程,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所以我们高校的定位刚才鲁部长说,很令人费解,今天挂牌一个职业教育类型化基地,我长期在思考我都搞不懂,重点大学都定位为研究型甚至是次一点研究教学型,再次一点是教学研究型,好像教学型是最差的,实际上我的体会是研究也好、教学也好,是培养人才的两种途径,它是密不可分的,怎么能把高校定位为研究型和教学型呢?这里边是值得深思的。有些著名的理工科大学都不在提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地方大学向综合性学术性发展,好像应用型人才培养自然就落到职业技术学院身上。这是有问题的。

我们感觉到培养的人才最终按人才来去衡量一个大学的话,那就两类人才,一类是应用型人才,一类我们不能叫无用型人才,至少是非应用型人才,如果我们用这种来定义你的高校,绝大部分高校、绝大部分学科都是应用型,所以我们应该给它正本清源。

3、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实践育人能力不足

我们高等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我们工科教师,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本身就先天不足,入职之后收到现行的高校排行榜、评价体系,普遍存在重科研、轻育人,重理论轻实践,受各种指标压力和导向,年轻教师们写论文压力非常大,但是真正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教师并不多。怎么能够指望他培养出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4、客观上来讲,实践育人基础条件支撑不足

近年来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建大量的实习实训研究生培养基地,但是现在存在问题,高校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是长期的,不明显,企业给基地的投入缺乏动力,能提供的资源还很有限,所以学生和老师难以真正投入到实际的工程环境中,所以我们工程类的工科的教师、研究生实践能力止步于实验室的模型,那么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差距甚远。

王复明:加快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三、加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培养对策建议

1、我自己这么多年体会,真正解决我们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要营造多元化人才成长环境。从文化、从理念上改变。将职业教育职业规划,应该是从小学生娃娃抓起,树立行行都需要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理念,通过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待遇,真正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参加一些座谈会,那些劳模工匠都说,我的孩子绝对不能让他再像我一样学习技工,如果我们的劳模高级技工都不让自己孩子当工匠,那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工匠从哪儿来?

2、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该从专科、本科、研究生,你说他的博士论文做的是工程实际方面的前期基础研究,他不是应用型人才吗?所以我们感觉到应用型人才是贯穿高等教育各个层次,而不仅仅是职业技术学院甚至是地方型高校才是应用型。比如清华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培养的人才本身都是工程型应用技术人才,不管是不是世界一流学校,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我们高度的深思,应该是引导大学与企业联合办学,协同培养各种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3、重塑高校、学科及教师评价体系。对我们评价体系进行彻底改革,我们高校、学科、教师评价现在是对论文要求越来越高,对实践能力的提升重视不够,所以到了一个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改革现行评价体系的阶段。

4、加强实践育人基础条件建设。统筹专科、本科、研究生实训实训实验基地,按照学科群的布局整体现有的资源,建设一批像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那样,建设国家级的实践育人重大基础设施。围绕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所以,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建设工程医院。

四、实践育人条件建设创新实践——工程医院

工程医院听起来大家感觉很新鲜,实际上我们基础设施规模非常大,大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几十年使用年限,到了中年期、老年期,所以它的安全运行势必面临严峻的挑战。应该说我是学水利,我之所以选择水利这个专业,也是1975年8月份就发生在驻马店那场大水,我高中刚毕业就上前线参加了抗洪抢险,所以,当时的惨状,在堤防上住了一个多月,天天等着那个烙饼,那个经历使我有了治水梦想,1977年恢复高考,我所有的不论是本科、专科甚至中专全是选择水利,一口气学了十年水利,现在又研究几十年治水,博士毕业。所以我深深体会到基础设施和人是一样的,有生命会老化,也会得慢性病,甚至也会有险情。所以它也需要体检,需要养护,也要有急诊。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就是围绕基础设施的灾变,特别是水灾害问题展开长期研究,就把基础设施当做人来看待。我们的堤防土坝尾矿坝隧道基坑工程一旦出现水灾害都是突发性的,特别是隧道施工过程中水灾害影响,我们就研究新型治水技术,防治堤坝溃决的技术,包括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我们迅速封堵渗漏。包括上海苏州河板桩堤防,水把土给淘出来了,我们通过新材料新的理念技术装备,标准的创新,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包括抗洪抢险,这就是河南的白河,包括黄河地方上水闸渗漏,现在大量垃圾填埋场渗漏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还有基坑的抢险,地铁的渗漏,某一个商业街2.2公里建成之后五年没有使用,就是这些接缝漏水甚至个别地方漏沙,传统方法很难治理,运用我们这项技术50天封堵400多条裂缝。去年元月份通车了,所以它们管理部门就说,像一个瘫痪病人在床上躺了5年,用先进技术我们让他站起来走起来。

所以,像这种问题就更麻烦,一旦出现了突发性封堵起来非常困难,我们这种技术就可以改变传统的理念,我们解决了这种大流量、高水压的突涌水的问题。像高速公路原来都是开挖性维修,包括机场、铁路路基,我们这么多年经过三十多年研究,我们创立了一套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动力、电磁、数学、化学机械装备,所以我们这个成果画起来两个多小时,做了二十多年,需要多学科结合,产学研合作,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先去做一个B超彩超再进行振动,根据诊断结果,不用动路面设计一种打针方式,注射到什么位置,什么材料,注射什么材料,不用开挖路面,就填充下面的缝隙。与传统开挖式维修,这是十几年前的就是这么维修的,用我们这项技术半个多小时这一处病害就解除了。节约了多少经费。原来2007年以前平均6000万,现在只有1100万,这是在山东做的,这个结果非常良好,包括有一些机场出现险情,塌的地方塌了,不塌的地方我们可以诊断出来哪些是空的,空的地方赶快修复,就不会出现塌方。这是修复前修复后,和人看病道理一样的,很遗憾这个机场没有全面监测,这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通航之后半年不到又监测,又出现问题,现在正在修复。

城市道路坍塌,这是我们城市关管理面临城市病,这些照片大家从网上一搜成千上万,很多死人事情。这是排水系统,我要给大家放几个供水系统管网,主要怕影响大家中午吃饭,它怎么不坍塌吗?这是郑州市的,这是去年达州,一次道路坍塌造成一对夫妇和一对父子丧生,美国也有,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国家专有的,意大利也有,日本也有。

所以我们的管网对技术的需求,对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国内前列,我们和同济大学承担国家项目,大家可以看一个典型项目,道路坍塌下面9米管网,9米之内又有其他管网,像国防电缆不能动,怎么办?你要抽沙,地面会下沉,所以挖不能挖,抽不能抽,政府发出抢险令,但是缺乏技术。这一段管网沉降64公分,我们用这个顶升28公分,这就是我们说的管网外面水往里漏,里面脏水往外漏,我们修完了之后里面照片照出来都是干净的,停止16个月管网恢复通水,当然节约造价。这是在郑州说做的,下面漏的,从地面打一个孔,慢慢的就堵住了,因为这个材料把灌到给包住了。这种案例很多。

王复明:加快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我们国家有监测中心、架构中心,我们缺乏平台。我们提出能不能打通这个平台,联合相关的单位,注入我们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各种资源提供专业化技术化服务,这不是一个独立,是协同工作体系,总院分院是一个平台一个支柱,所以谁也离不开谁,这种模式也是我们探索的。

怎么协同工作?一是首先成果推广,我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高端专家和当地工程难题联合起来了,司懿我们就提出来监测在现场,诊断在云端,专家可以在全国各地甚至在世界各地,它的成果它的智慧,就像我们医生一样,互联网医院,可以服务到你身边的工程。所以这个模式我们感觉到在现代信息社会可以实现。二是科学研究。三是人才培养。四是材料装备检验标定。

40多年前学水利,没有想到40多年前以后又到了驻马店。在这里我们要建设基础设施综合实验场,要研究堤防、大坝渗透溃决的机理,研究加速破坏实验,预测使用寿命,要研究隧道地铁综合管廊这些地下灾变放,还要建设一个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管网,在这里边我们要用到先进的机器人,管道内的雷达,对我们的管网进行灾变机理研究,还有非开挖修复技术修复装备。

要启动建设专家库、技术库案例库,我们网站要上线,推进工程实验场建设。我们驻马店平舆县政府对于这方面投入可以说让我们非常感动,一期工程266亩,现在要规划二期,所以我们感觉到这个实验平台对于我们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创新,具有重大的作用。首先我们打通学科链学科群,我们叫水土交融,水利土木交通融合起来,联通人才链条,不管你是职业技术学院,你是本科的你是硕士的你是博士德都在这样一个平台里面,当然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共享各类资源,我们已经创办了工程医师、工程护士专业,分别在惠州学院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实验平台对我们提升工程类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也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如果需要跟我们共建共享这个平台,我们下面加强合作,从源头上解决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安全维护、成果的需求,人才的需求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让我们的基础设施更健康、更长寿、更安全。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