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企汇谈•第61期】大医张喜海:四十载悬壶济世 百年传承铸就中国梦
投身杏林40载,用“内病外治,中药热敷”的治骨之法,疗百姓之疾苦、传医者之仁心,扬中华之国粹。本期【豫企汇谈】邀请到了郑州复康中医骨病医院院长、第六代中医传承人张喜海,讲述他传承百年中医良方,凭借对中医治疗骨病的独特见解,帮助成千上万名骨病患者摆脱疼痛煎熬,重新拥抱健康。
【人物介绍】张喜海,生于1956年,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为张氏中医第六代继承人。
四十年悬壶济世 六世医学真传
“因为从小就看到很多骨病患者来找祖父救治,他们常年强忍着疼痛,有时疼得腰都直不起来,在祖父几服汤剂、几贴膏药下重新恢复健康,当时就想着将来可以像祖父一样,帮助他们减轻疼痛。”回忆起从医的初衷,张喜海谈起祖父的影响和六世家学的熏陶。自清朝咸丰年间,张氏中医就开始游走在河南、山东等地,治疗骨病,并结合当地民间草药知识和自身行医实践,为长年饱受骨病折磨的患者带去康复。
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在人之善学善用耳。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张喜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要方》等经典。为了验证医书中的理论,他又踏遍深山,只为寻找入方草药。“药效的大小跟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都有很大关系,有些草药日出前采摘药性就烈,而日出后药效就变得温和......”凭借对药草药性的熟知和中医经典的了解,张喜海在传承百年医学的同时,将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学相结合,在数代人的临床验证中不断加以改进,进一步研制出针对各类疑难骨病的“妙药”,使自家百年传承之骨科经方得以实践、验证,泽济无数患者。
守正创新 “内病外治,中药热敷”治骨法
中医药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
“治病时给病人贴的膏药可以自动加热,不打针、不吃药......”张喜海推行的“内病外治,中药热敷”治骨之法,通过中药外用、外敷的方式,打通经络、活血化瘀,像颈椎病、腰椎病、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骨病疑难病,可以达到根治效果,解除病人的痛苦。
辽宁师范大学的董教授患有类风湿病、颈椎病,他的儿子是北京医大博士、医科大教授,在医疗方面有着不错的资源,但是却对董教授的骨病束手无策。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教授了解到张喜海对于骨病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张喜海诊治。在张喜海的治疗之下,伴随董教授多年的骨病问题解决了。“治愈后的董教授说就像是做梦一样,他握着我的手连连称赞,激动不已。”张喜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34岁的张先生,曾是一位右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患病期间,他连拄拐杖行走都困难,更别提上班了。经过张喜海的诊治,一个月后,张先生便有所好转。坚持治疗半年后,他基本恢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为了治疗多年的老顽疾,“大衣哥”朱之文也慕名前来找张喜海治病......
名中医的声誉总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骨病患者只为张喜海而来——“得了疑难骨病,赶紧找喜海”。张喜海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骨科圣手”“骨病克星”。“花最少的钱、以最短的时间治好患者,这就是我的原则。”张喜海认为,能够帮助患者挽回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得到患者的认可和尊重,就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就是为中医而活,为病人们治好病就是我的使命和梦想!”张喜海的话掷地有声。
医者仁心 感谢信承载生命之重
欲精医术,必先端心术。在张喜海眼中,病人是朋友也是亲人。张喜海清楚地记得之前有位病人来看病时的场景。这位病人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当时已经没办法独立行走,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已辗转多地,却都说不能治,最后病人和他的母亲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来到张喜海所在的医院。刚进门看到张喜海,病人的母亲就直接跪倒在地,哭着求医生救救孩子。这一幕,给张喜海带来了很大触动。“病人把命交到你的手上,你就要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一切为病人着想,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张喜海深有感触地说。
后来张喜海不仅帮这位患者治好了病,并在了解到患者家里因为治病掏不起医药费时,还主动帮他们免了医药费。行医多年,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每次看到经济困难的病人,张喜海总会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
张喜海认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要有“良心、良方、良药”,良心让一名医生在诊治病人时能够时刻将病人、病情放在心里,而好的医术和好的药方则帮助病人药到病除,身体康复。“病人能够康复出院,就是对一名医生最大的认可和回报。”张喜海说。
很多患者在痊愈之后,专门为张喜海送来感谢信、锦旗以表达对张喜海的感激之情。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都是对张喜海多年来行医生涯的一种肯定。“这些感谢信我至今还都留着,有些已经纸张泛黄,有些是刚收到的,每次读这些信,我的内心都很受感动。”张喜海认为,这些信里承载的是一位病人、一个家庭最纯粹、最质朴的感激,是一份沉甸甸的力量,是患者的感恩,是多年坚持行医的不竭动力,更是来自于生命的重量。因此,张喜海将这些信件印刷成一本书,时常翻阅并告诉身边的人,要时刻有着一颗仁者爱人之心。
大医精诚 杏林春暖铸就中国梦
医者,仁也。创“望闻问切”之法、集药草针石之功、修“辨证施治”之术、行“悬壶济世”之道,疗沉疴、斗恶疫,更兼强体格、祛冤疾,而延嗣、宁国。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防止骨病,张喜海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病例编撰了一本《喜海中医治骨病》,里面详尽地收录了骨病的产生及治疗,以及人们该如何预防骨病的发生等。张喜海说:“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和预防骨病,现在骨病患者越来越多,我希望大家看到这本书之后,能够及时地对骨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法》)的颁布,让众多从事、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人看到了中医药复兴的希望,张喜海也感到欣慰,中医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去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真正地造福百姓、造福人类。
1949—2019,70年改天换地的变化。国家不断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0年来中医药人也不断攻坚克难和自我革新,紧跟时代步伐,勇攀医学高峰。无论是里约奥运会上运动员身上风靡的“火罐烙印”,亦或是在海外走红的川贝枇杷露,中医、中药文化在全世界人们心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未来,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目标也将更加明晰、步伐更加铿锵、前路更加光明。一程好景挂云帆,我们有理由坚信一朝春回大地,杏林春暖!
【豫企汇谈】是由中华网河南频道、郑州大学干部培训中心企业培训部、BOSS商学院、国际V直播联袂打造的关注企业家成长、企业发展的高端访谈类栏目,旨在充分挖掘企业家在创业中为公司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美好幸福生活作出的价值与贡献,积极探寻企业家匠人精神和背后的感人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背景、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生动展现河南地区企业家奋楫争先、勇立潮头、奋力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