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专题 > 党建 > 地市动态 > 正文

河南鲁山:党建有温度 脱贫加速度

河南鲁山:党建有温度 脱贫加速度
2020-06-22 10:21:36 来源:人民网

河南省鲁山县把抓党建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源动力,锤炼作风、建强基础、打造队伍、优化服务“四位一体”,以高质量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抓实主题教育,锤炼优良作风。鲁山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突出“三个聚焦”,锻造脱贫攻坚优良作风。一是聚焦学习强初心。依托覆盖县、乡、村的党建信息化视频系统、无线广播服务系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作《红色基因代代传》等文艺作品,深入群众巡演23场次;开展“进党校、忆初心”“面对面、讲初心”“学典型、强初心”等活动,遴选11名先进典型组成宣讲团,巡回作报告12场次,强化为民初心。二是聚焦调研重检视。县级领导干部带头确定调研课题,围绕“七个一”联系点及全县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研走访。结合调研发现、群众反映以及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全县各级班子建立问题清单230多项,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检视问题清单800多条,梳理意见建议178条。三是聚焦整改转作风。针对检视的问题,开展11项专项整治行动,公开整治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紧盯影响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4方面、20项问题,用实际行动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如,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在全县32个安置点新建20个党支部,创新组织覆盖、考评覆盖、活动覆盖等措施,确保了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

建强基层基础,厚植脱贫根基。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厚植脱贫攻坚党建根基。一是规范组织建设。制定村级组织“六个规范”创建标准,结合“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积极开展“六星党支部”创建活动和“五面红旗村”评选活动,由点到面,推进整体规范提升。一年来,先后打造了团城乡寺沟村等200多个标杆村,村室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大大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严肃组织生活。坚持每月15日的“机关党员集中学习日”和每月20日的“农村党员集中学习日”,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常态长效;以学习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为抓手,将工作条例录制成光碟,编排成河南坠子,利用村组无线“大喇叭”进行播放,通过“鲁山党建微讯”进行推送;制作党支部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等18个党支部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图,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将“主题党日”活动与每周五全县脱贫攻坚“集中帮扶日”活动相结合,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三是补足基层短板。针对软弱涣散村这一短板,由县级领导分包联系,坚持兰考“六步工作法”,采取“四个一”措施,摸透村情现状,因村施策、跟踪问效,夯实脱贫堡垒。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这一短板,坚持试点先行,探索推广扶贫车间增收模式、光伏增收模式、养殖增收模式等七种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全县19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深度非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增强了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锻造扶贫队伍,凝聚决胜力量。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全县党员干部尽锐出战,聚力脱贫摘帽。一是建强“两委”班子。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参加成人教育;围绕村级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分级分类举办培训班,实现全员培训。建立村“两委”干部备案管理、定期研判、素能提升等八项制度,逐一建立干部档案,定期分析研判队伍状况,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及时调整,动态管理,激发“头雁”作用。二是搞好驻村帮扶。选派234名第一书记、518支驻村工作队到脱贫攻坚一线,坚持严管厚爱,督促履行“五项职责”,打造脱贫攻坚“尖兵”。建立38个驻村功能型党组织,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每月召开党员大会,加强联动互通,提高履职水平。开展“话脱贫、感党恩、谋发展”活动,走访贫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坚定脱贫信心。目前,驻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3.2万余人次,发展致富项目321个。三是用活人才队伍。立足产业发展实际,选派出68名科技特派员,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下设21个乡镇分团,对接帮扶184个贫困村,采取组团式、结对式、双线式、远程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贫困户指路子、传技术、送信息,帮助贫困群众打开致富大门。一年来,县农业科技服务团进行产业技术帮扶2100余次,培训贫困群众4000余人次。四是树正用人导向。在脱贫攻坚等主战场了解、识别、检验干部,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2019年以来,该县在扶贫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49人,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优化组织服务,提升攻坚水平。近年来,鲁山县推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强化组织引领,优化组织服务,推动脱贫高质量。一是打造三级便民体系。该县建立了县、乡、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做到了视频监控、视频会议、无线广播三个全覆盖,打造了便捷高效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该县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在线查看各个服务中心(站)的值班服务情况,发现问题,随即通报整改;依托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会议到乡、到村,培训教育到支部、到党员;借助无线广播服务系统,把党的声音和扶贫政策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一年来,三级便民体系累计发布劳务信息、致富项目8000余条,办理服务事项45万余件,成为推动脱贫攻坚、服务党员群众的前沿阵地。二是推广“四链模式”。探索推广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四链模式”,打破传统的按地域设置党组织的模式,依照产业划分成立产业党组织,把农村党员全部编入产业党小组,每名党员认领产业发展示范岗,每个产业党组织联系帮扶贫困户,引领致富项目,推进产业扶贫。目前,该县在特色种养、旅游观光、农家乐等产业链上建立了3个产业党总支、69个产业党支部、1500多个产业党小组,带动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的88名党员,示范引领2800多户农户种植葡萄1.5万余亩,年产值1.5亿多元,带动85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健全“六个五”引领机制。为发挥组织引领、强化典型带动,调动全县各级各层面参与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的积极性,该县开展了“五优乡镇”“五佳县直单位”“五面红旗村”“五星家庭”“五型干部”“五好党员”“六个五”创建活动,对评出的各类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表彰。通过“六个五”评选活动,培树了一批先进典型,带动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黄高鹏)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