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浙大校友与新生分享40年风雨 传递“七七情怀”

2017-09-20 10:13:41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周洪兴出生在义乌市的一个小山村——小六石村,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1973年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劳动4年多,忙碌之余,周洪兴心里也会不可抑止地翻涌着一个念头——啥时候可以上大学……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周洪兴毫不犹豫地去参加了考试。

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学们吃饭走路都拿着书,常常泡在图书馆里,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周洪兴记得当时,他的口袋里总放着自己手抄的英语单词小册子,边走边背,“我们农村出来的人没有一点点英语基础,在学英语上特别吃力,花的时间特别多。但正靠着自己平时一点点的积累,毕业时,我已经熟练掌握英语,还喜欢看英语小说,因为我觉得读英语原著最能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

毕业后,周洪兴成了苍南县农委的一名干部。植保专业的他,虽然专业知识很少能用到工作中。但他说:“学校让我养成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我受益终生。我想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自学、互相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

郭常平:我们的“七七精神”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郭常平意识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只有两个月的备考时间,既没有老师辅导又缺少复习资料,大家一般都是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将中学课本重新捡起来,查漏补缺。

从小对医学感兴趣的他,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志愿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收到浙江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将随着踏入大学校门而彻底改变。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206块人体骨骼,学校给每个寝室发了一桶骨头,起初有些同学感到害怕,但是在日复一日的‘亲密接触’后,大家没了恐惧,对各块骨头的形状、特征也了然于心”,郭常平讲道,“人体形态学课程还包含观察和触摸经过福尔马林处理的人体标本的环节。在酷夏的教室里,福尔马林蒸气扑面而来,刺鼻刺眼。但是大家依然坚持听课,亲自动手。”

医学系校友郭常平的老照片(后排中为郭常平)

1983年1月,郭常平毕业留校在教务处工作,负责管理了多个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改革项目,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医学教育改革。“四校合并”后,他进入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参与开创了中国医学远程学历教育。

郭常平说,浙医七七级校友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一直鞭策和引导着大家不断前进。在今年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七七级校友把这种精神凝练为“七七精神”——医道、求是、笃行、致远,并将这八个字永久镌刻到医学院七七级纪念石上。

郭常平认为,七七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幸运的,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他们又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在很多领域担当重任。“有可能的话我希望能收集各高校七七级学生的素材,创设中国高校七七级收藏。这件事不仅对我们这代人、这些人有意义,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非常有价值。”(记者熊旭实习生吴思旻)

原标题:浙大七七级校友再回首与新生分享40年风雨

(责任编辑:王俊芳)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