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今日心理 > 名家专栏 > 正文

《人生学》前言:不同的幸福人生是因为不同的心理能力

2018-10-20 11:53:57  作者:  来源:中华网河南  参与评论()人

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人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地活着,越是刻意追求反而会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万物的枯荣有其规律,花儿不会因为人们喜爱而常开,月亮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满而不缺。自然的法则是博大的,也是残酷的,繁荣也好,枯萎也罢,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是要消失的。《心经》里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其实就像一个舞台,也许你天生一副笨嘴笨舌的样子,那是你的本色,何必忧心忡忡;也许你天生一副多情善感的样子,但绝不要违背内心显示你的坚强。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可爱。山鸡披上孔雀的羽毛,不是凤凰;小鸭学着天鹅的嗓子,也永远成不了歌王。无论如何,你都不必让人家一个眼色来动摇信念,试图改变自己。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造物主给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天性,你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把自己的天性发挥到极致。

人活着必须顺其自然,依照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得到不同的成功和成就。我们的社会,潜藏着一种刻板的错误观念,成功就一定要怎样怎样,幸福就必须如何如何,似乎只有达到某个标准的人才算成功幸福。其实,人生不是比赛,幸福和成功也不是终点。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在事业上很成功的人,他们的生活未必幸福;在生活上过得愉悦自在的人,未必拥有庞大的事业。只要你能认清这一点,你就会肯定一个事实: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能接纳自己和肯定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

初冬的清晨,终是有些薄凉,泡一杯花茶,看着那片片花瓣在水中舒展,心也开始变得温暖起来。光阴,总是会将最美妙的东西加在修炼它的人身上,它赐予我们平常的烟火,世俗的生活,让我们能静静的享受赏心悦目的美好。其实最好的心态,是平和,安稳,从容不迫;最好的活法,是顺其自然的生活。或许人无法做到纤尘不染,但心却可以清澈透明,因为简单,便可轻触到妥贴在尘世烟火中的那份暖。阳光,一直很灿烂,天空很远,仿佛伸手,便能掬起一抹蓝。有阳光的窗,有花赏,有书读,便是美好的人生,既便粗茶淡饭,也必须让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

行于尘世,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已的内心,让其变得强大起来,这样,无论风起雨落,潮来潮涌,都不会将它打得七零八落。红尘怎能都是净土,旅途怎能不染纤尘,在最深的绝望中,遇到的风景,便是最美的风景。生命的路,要随缘而行。生活过于素简,没有高高低低,便是乏味的;人生过于简单,没有坎坎坷坷,是单一的;茶水过于寡淡,没有细细品味,是无回味的;文字过于单调,少了情感铺垫,是无法引人入胜的。世间万物,须有血有肉,有浓有淡,有远有近,有悲有喜,有高有低,参差错落,方为美。人生,就是一场远行,最好的活法,不是要活得多么淡然,也不是要过得多么精致,而是要顺其自然的生活。

人生百年,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挥霍,时光,总是匆忙而过,要学会珍惜当下。亲人,是一世的缘分,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子欲孝而亲不待,多给父母些陪伴,便不会有憾;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多给些关怀,便不会有悔;爱人是一生的相守,多给些温暖,便不会有怨。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为了爱而来的,只有付出爱了,才会有回报。都说幸福如饮水,冷暖自知,有些人,每天都在追逐幸福的路上,却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幸福的存在;有些人,懂得收集点滴的温暖和感动,便会与快乐同行。幸福就是赠人的一朵花,眼前的一粥一饭,还有那些擦肩而过的笑脸。守着真诚和质朴,过简单的日子,其实幸福一直都在。

九、人生切勿悲观

人生好比一桌宴席,只要不伤“胃”,甜、酸、苦、辣、麻,皆可入席。这甜,意味着成功,酸、苦、麻、辣,便意味着失败、挫折、错误与过失。生活是99个回合,因为生活不断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当你一帆风顺、势如破行时,切勿得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验。生活就要面对失败和挫折,当你一蹶不振、悲观衰气时,切勿自暴自弃,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生活就要正视错误与过失,当你后悔莫及,情绪低落之时,切勿背包袱,一失足又何必成千古恨,前面的路还有90多个山峰。

《人生学》前言:不同的幸福人生是因为不同的心理能力

99个回合,当然不可能百战不殆,有失败,有挫折,有错误,有过失,并不奇怪,而且这失败、挫折、错误、过失,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组合元素,只要善于品味,酸、甜、苦、辣、麻,皆可入宴席。歌德曾吟叹道:

“痛苦留给你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就会变为甘美。”人生重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98个回合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人们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它、吸取它、批判它;对人生的重大回合,关键时刻,认真总结,反复解剖,将会给自已,给历史留下宝贵的启示。

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取决于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人生从一张白纸开始,其后发生的每一桩事渐渐在白纸上绘满了轮廓:人们的经历,我们的遭遇…… 

悲观者总是在生活中寻找缺陷和漏洞,所看到的是满目的黯淡;而乐观者则会从中发现潜在的希望,发现亮丽的色彩。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但文学作品对现实的反映还停留在生活表层,没有深入挖掘苦乐产生的实质。悲观、乐观的产生,对于一般人而言,往往和性格及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乐观主义者,或者由于天性比较开朗,对什么事情都想得开、看得淡,重视过程多于结果;或者由于对人生无知,没有远大的理想,得过且过;或者由于出生优越,一生不知愁苦,对任何事情都充满自信;或者认为科学至上,对人生抱着必胜的信念……

但这几种情况下产生的乐观,基本都属于盲目的乐观。而悲观主义者,或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被怀疑束缚了自身的发展;或是因为性格的缺陷,对社会及世界采取对立的姿态;或是因为长期生活在逆境中,理想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无法得到体现,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念。但悲观和乐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芸芸众生中,绝对的悲观者或是绝对的乐观者都只是少数,大部分人会随着环境的改变、阅历的丰富,在悲观和乐观之间不停地摇摆。

虽说乐观的人相对要豁达一些,对社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将人生比作河流,这河流中处处隐藏激流和暗礁,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等待着他的是什么,突如其来的重大挫折和打击往往会使人变得意志消沉,转而成为悲观主义者。尽管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在思索生死的问题,但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因为能够论说死亡的人,都不曾真正地经历过死;而不得不经历死亡的人,却再也不能够来回答死。正如那个古老的戏言:

“死亡其实与我们毫不相干,只要我们在,死就不在;只要死在,我们就不在。”但是,无论是对死亡的畏惧或嘲弄,都不能使我们从生死中解脱出来。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完满的人生?而诗人所赞美的“生时丽如夏花,死时美如秋月”,是否只是人类的一个美丽梦想?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倘若把这些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如果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那么,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守住乐观的心境呢?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在人生中,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战胜悲观的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生活非常有趣。悲观是一个幽灵,能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上一切困难。人生中悲观的情绪不可能没有,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勇于击败它,征服它。

十、人生有梦才快乐

我们会半夜还在扒拉着手机:看八卦、看段子、看小视频、看稀奇古怪的破事儿……但是,那些轻浅的快乐,在哈哈一乐的当时,就飘荡在夜空中,只留给我们第二天虚软飘浮的身体。为了寻找快乐,我们吃美食,美味掠过我们的味蕾,留给我们一个虚胖的身体……为了更健康的寻找快乐,我们去旅游,很辛苦地行走,很辛苦地拍照,很辛苦地回家,最后瘫在沙发上,除了酸软的双腿提醒我们走了很长的路,我们心里其实空落落的。为了寻找快乐,我们跳街舞、广场舞,进行彩色跑、健步走,我们想着法儿,玩各种花样儿的游戏,最后,却总是发现,浅薄的一乐之后,剩下的是满满的虚空和无聊。

为什么在幽静的咖啡厅喝一杯咖啡,却比不上多年前拾一大捆柴回家,捧起的那一瓢凉水使我们满足?为什么想看哪部电影就看哪部电影的网络电视,却比不上当年夜间奔跑十里,才看上的一部老电影让我们更快乐?为什么在高档餐厅吃的一餐美食,比不上当年每年春节才吃上一次的饺子令我们更幸福?而这一切,只是因为现在的我们生存比以前太容易,无论是吃穿住行,高中低档,我们有太多种选择。生存,早已是最难不住我们的一道课题。这样分析,不是嫌弃现在的生活太好,更不是想回到从前过艰难的日子。恰恰相反,只是想提醒大家,重新努力起来,追求更高质量、真正幸福的生活。

《人生学》前言:不同的幸福人生是因为不同的心理能力

人生需要沉淀,宁静才能致远。人生需要反思,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位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和目标,向后看是检验和修正。目前,许多人其实处在一个瓶颈处,一方面温饱已经解决,想生存质量更高,另一方面往往又因为温饱已经解决,眼下尚且能够苟安,而懒于拼博。于是,我们浑浑噩噩,我们喂饱了身体,我们又想让心灵快乐,但我们再也没有勇气,用拿捡一大捆柴的辛苦,去换那一瓢凉水带给我们的快乐。虽然那种快乐那么惬意,那么真实,那么“销魂”,但是,也实实在在的那么辛苦。

因此,我们只想不劳而获,就收获快乐。于是,我们不停地看手机、看电视、玩游戏,我们不停地借助电子产品从视觉、听觉、感觉各个感官刺激自己,获得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虚的、飘的、假的,关上这些电子产品,除了酸痛的手指、模糊的双眼、僵直的脖颈,还有就是空虚的、更加无聊的心灵。因为这些电子产品带来的快乐,就像化学合成的街头零食,只能刺激感官,却没有营养滋养心灵。于是,我们的心灵像日益沙化的土地,没有滋润灵魂的雨水、没有绿化梦想的植被。于是,我们的快乐也日益干瘪,那些电子产品带来的快乐,就像荒山上泼的绿漆,除了哄骗我们的感官,还有哄骗别人,好像我们天天很轻松、很快乐,其实,我们很寂寞、很空虚、很无聊。

其实,想要获得人生的快乐,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我们要不断地追梦。因为,多年前,给予我们满足感的不是那一瓢凉水,而是喝水之前捡那一大捆柴的辛苦;给予我们快乐的不是那一部电影,而是之前奔波十里的追求;给予我们幸福的不是那顿饺子,而是之前整整一年的辛苦和等待。真正的快乐,从来不是来自于整天无所事事,无所追求的撩猫逗狗、拈花弄草;真正的快乐,从来就是辛苦后的小憩,劳作后的喘息,拼博后的收获。所以,我们不能苟安于当前唾手可得的三餐饭、一夕眠、一份工作,而应该给自己设计一些梦想。从今天起,为了这些梦想默默努力、默默付出。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得到一个快乐的过程,更有可能得到一个令人快乐的结果。

人生可以设计,设计需要指导。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将在国内各地设点开展人生指导师的培训工作,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编写教材的委托后,经多方搜寻查找,发现国内关于人生的零散图书浩如烟海,但就没有一本完整的人生指导师培训教材,本书正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而编写的。由于本书涉及学科多,内容庞杂,加之作者的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少缺陷或错误,我们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期本书能不断改进和完善。

《人生学》前言:不同的幸福人生是因为不同的心理能力

在《人生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承蒙中华网今日心理栏目总编许宪伦博士邀约,将交由出版社审核的书稿前言部分发表出来,以便大家提前了解本书编著的目的和内容,满足大家对这门新学科诞生的期盼之情。

许宪伦先生长期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长期坚持向广大读者推荐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为行业工作者搭建发展和创业平台,不断发现和挖掘心理界、教育界的新人新秀,为大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和最新资讯,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值得大家尊敬的贡献。在此,我代表《人生学》各位编委老师,向中华网今日心理栏目和许宪伦先生表示深深地感谢!

2018年10月19日

作者简介:王伟,现任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理学和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人生学的研究、推广,为创立人生学做了大量的工作。鉴于王伟先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他

“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他“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共青团中央评选他为“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责任编辑:王伟超、李春芝)
关键词:幸福人生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