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30日讯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开幕,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刘连舸表示,我们现在要考虑到构建更加合理、平衡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架构。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应当及时调整,持续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比如优化SDR货币篮子的标准和发行规则,提高我们新兴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近年以来,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方面应该说取得的进展,有效抑制了金融危机的扩散。但是,其故有的缺陷并没有完全消除,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治理格局方面,没有及时反应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近年来,新兴市场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它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的50%以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崛起,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二是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的管理架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主要国家的央行通过降低利率,量化宽松等政策,向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部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境资本也是大进大出,信贷过度扩张或者守丧,整个资产价格的波动也非常剧烈,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仍然波动很大。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由于不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存在差异各国监管机构对同类业务的监管政策也有所不同,容易导致各类业务在不同国家进行监管的套利,进而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带来挑战。
存在这么多问题和挑战,改革就是势在必行了,从现在来看,下一步的改革我讲三点意见。在讲之前,现在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我们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包括中美关系的一些变化,可能在下一步我们思考整个国际全球金融治理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有一点新的认识,有一些新的思维。但是我下边讲的还是基于我们目前的分析。
全球金融治理的机构改革:
第一,我们现在要考虑到构建更加合理、平衡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架构。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应当及时调整,持续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比如优化SDR货币篮子的标准和发行规则,提高我们新兴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第二,构筑全球金融治理的安全网,加快完善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体系,通过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等方式,平滑金融体系的周期波动,优化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完善全球金融的救助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多边机构,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第三,提高全球金融监管的一致性和约束性,紧跟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完善全球金融监管的知识体系,设计前瞻性的金融监管工具,加强全球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配合,防范金融风险在全球的传染,切实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当中,权威专家一致认为,就是现代科技,刚才朱民教授讲了很多,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处,可是他有一个脆弱性,所谓的一票否决,就是大家普遍讨论的所谓Subscript(音),在这个方面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就是技术带来的一票否决,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底线的思维需要应对。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综合化经营程度最高,持续运营超过100年的中资银行,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进程,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最佳实践来发展我们的业务,严格控制风险,确保合规经营。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在“走出去”过程当中使更多的中国比较有先进的更加实践介绍到国际上,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为全球金融治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