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双循环”发展大势,商贸物流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势在必行。在此过程金融该如何助力?传统金融机构该如何做?
近日,在中国商贸物流联盟,郑州银行主办的2020第四届中国商贸物流银行联盟峰会上,业界学界大咖齐聚郑州,在这座“大枢纽”城市畅谈金融服务商贸物流可谓“正当时”。
“双循环”急需商贸物流金融
“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是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说。
在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郑州银行以商贸物流银行建设为指引,针对物流行业打造以金融科技为驱动的云物流平台,提供一站式“财资+融资+增值”服务,满足物流客户的财资管理需求、场景化融资服务需求、增值服务需求,提供强大的数字化支撑,助力物流产业链释放发展潜力。“在疫情期间,郑州银行供应链平台实现为69家核心企业和429家上下游客户提供线上供应链融资1945笔,金额96.61亿元。”郑州银行行长申学清说。
“在新基建加速落地,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这对于现代金融业来说,未来赛道宽阔。”任豪祥说。
“大枢纽”助力商贸物流金融
地处九州腹地、中国之“中”的郑州,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四条丝路”同时发力,发展大物流已赢得了先机。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伴随数字化的升级换代,质量、效率、安全也在迅速提升。创建智慧物流新平台、打造现代物流新模式,金融配套衔接必不可少。金融如何服务新流通?供应链金融如何做?成为大会上的焦点话题。
“供应链金融并不是新概念,但是市场前景空间依然可观。”联易融联合创始人、总裁翼坤说:“境内至少10万亿元到15万亿元市场规模,跨境至少有1.5万亿元的市场的规模,近年来,国家不断支持供应链金融,优化供应链金融的生态,释放出强劲的信号。”
政策有支持,市场有需求,金融机构该如何做?在翼坤看来,以客户为中心向以客户的极致服务体验转变,是生存之道。“用户使用金融要极轻、极简、极快,也就意味着金融要植入企业的正常的产业链条里面去。”翼坤说,供应链金融必须要深入到场景,这需要传统金融业的管理、运营流程发生根本性改变;这需要金融业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从传统的资金提供方,变身为结算、风险控制、数据运用综合服务商;这需要银行业对每一个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是拥抱“数字科技”。
与会专家认为,现在不少传统金融机构捧着“金饭碗”还在找饭吃,守着生态圈,还在打造生态圈。在专家看来,所有大企业客户,都自带一套生态圈,这是银行应该服务的场景。未来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从“以用户为中心”转换为“以用户的极致、极简体验为中心”,在竞争一定能获得机遇。
拥抱新科技,创造发展新机遇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传统金融企业不仅要提高技术应用能力,还需要做好组织体系的变革。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储雪俭认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数字可以创造信用。储雪俭说,如何分辨有用的数据,对银行是巨大的挑战,破解之道唯有人才。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人才将成为香饽饽,如何让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面对面”“手牵手”无缝对接,高度融合?需要做组织体系的相应改变。
而对以银行来说,银行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同样面临挑战。在储雪俭看来,郑州银行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做的比较超前的。同时,他认为技术的应用,不是银行一家可以完成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生态,中国商贸物流银行联盟无疑为生态的打造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金融科技的立法迫在眉睫。在转型时期,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还缺少法律的保障,金融科技更缺少法律的保障。这对于保护个人的安全、企业安全和国家安全都存一定隐患。(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