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多省市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不同地方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区域承接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基建工程。可以说,不少地方正在按下新基建“加速键”,构建高质量发展基石与智慧治理底座。
在地方政府推动与引导之下,各地新基建加速,产业数字化步入深水区。不过,具体到千行百业,产业数字化是共识,但如何有序有效地与新基建相融合,如何填补各个领域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之间的“鸿沟”,还在摸索前进。因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数字技术的单点应用,而是转向由内而外、全方位、全产业链条的改造提升。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对各行业来说都是知易行难。以制造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为例,转型和升级成功与否,不仅关乎制造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了未来整个产业能否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制造行业是一个流程长、门类多、应用场景复杂的行业,而且每家制造企业都有自己的业务特点和流程。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更需要一个能够看懂行业趋势与转型需求,进而推动其业务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只有行业参与者从“一起做项目”上升到“共同做产业”,才能形成新型生态合作关系下新的增长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个“牛鼻子”就是针对行业核心业务转型需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目前,这方面成功案例已有不少。比如,作为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深圳在关键政务场景的转型升级上下足功夫,已经在交通、警务、城管等10个政务领域,加速应用示范项目的落地,带动数字之城的建设。再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利用5G端到端解决方案,在厦门港远海码头实现了港口货运这一核心业务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华为发布的智能矿山联合解决方案,围绕煤炭生产的典型业务场景需要,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更保障了矿上人员的安全。成功实践启示人们,无论是政务还是行业需求,都需与“懂行”的人一起,促进传统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以聚焦核心业务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为杠杆,撬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产业上下游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其中,头部企业资金雄厚、资源丰富,理应携手“懂行”的人打造转型标杆,发挥带动效应,让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资金。创新驱动发展,既要靠主力军、集团军,也离不开中小微企业。只有从企业核心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入手,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各行各业才能在新基建的带动下,从企业个体转型上升到产业协同升级,进而形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矩阵效应。
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风生水起,产业智能化如火如荼,现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更好地赢得未来。政府携手企业共同培育肥沃的“数字土壤”,让“漫步在云端”的新技术更快融入产业核心场景,让“孕育于数字”的新业务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释放,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3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