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评论员观察:"直达机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评论员观察:"直达机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2020-12-10 09:23:34 来源:人民网

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直达机制”以普惠式、精准性的调控方式,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

无论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迫切需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促进资金畅通、循环畅通、政令畅通

“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提出明确要求。不久前,国务院召开的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视频座谈会提出:“合理把握政策力度、选择政策工具,探索出的经验要继续坚持,今年行之有效的直达机制等改革措施该坚持的要坚持。”经济政策中的“直达机制”,本质上是宏观调控的创新与完善,对促进中国经济加快复苏、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我国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了传导效率,对冲了经济下行风险。比如,在逆周期调节中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降息、降准,而是通过对企业的贷款延期、信用支持等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取向、直面市场主体,切实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再如,推动财政资金直达和减税降费精准投放,截至10月底中央财政直达资金1.7万亿元已基本下达到位,地方实际支出1.198万亿元,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水平,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直达机制”以普惠式、精准性的调控方式,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

就下一步工作而言,相关经验亟待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下去。一方面,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尽管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稳向好,但市场主体逆风前行的困难仍然不少,需要我们保持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做到科学预判、主动加力、打通堵点。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传导中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有利益格局的藩篱,有本位主义的掣肘,也有体制机制的不畅。“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的要求,具有强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我们不仅要根据市场主体需要和形势变化适时优化政策,还要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在财税金融等领域完善“直达机制”,进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同样离不开“直达机制”。过去一段时间,经济运行各环节中存在一些堵点、淤点、难点,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抬头,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商品流通成本难降。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到今年的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强要素保障、产销对接,政策着力点都在通堵点、清淤点、破难点。接下来经济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仍要牢牢抓住“畅通”二字下好先手棋、推动系统性变革。需要指出的是,“直达机制”不等于“直接买单”。纾困资金直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创造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是对政策传导机制的自我革新与优化。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需要继续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并推动宏观调控向宏观经济治理稳步提升。

无论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迫切需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促进资金畅通、循环畅通、政令畅通。建立健全各领域“直达机制”,强化政策引导、改革创新,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在新发展阶段开好顶风船、走稳上坡路,赢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光辉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0日 05 版)

(责任编辑: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