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要闻 > 正文

考古神器|洛阳铲: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

考古神器|洛阳铲: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
2020-08-31 16:37:55 来源:新华网

旋入土下知千年,正邪两面世人评。一把铲子插入地下,带出来的,不仅仅是泥土,是让深藏于地下的历史真迹重现天日。这,就是中国人考古勘探的独门神器——洛阳铲,而如今,洛阳铲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

在洛阳城北小李村一处不起眼的作坊内,记者见到了洛阳铲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孙凯强。只见他手拿铁锤,聚精会神地敲打着一件半圆柱形铁器,不时眯起一只眼,观察铁器的弧度。

这是洛阳铲锻造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弧度太大带不出土,弧度太小,土夹在里面,不易倒土。”孙凯强说,打造弧度全凭祖传手艺,没有图纸也没有参数,样子都在心里头,一把铲得敲打四五百锤才能成型。

洛阳铲锻造技艺2015年入选河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这项技艺的传承者,孙氏家族脉脉相传,至今百年。今年30岁的孙凯强,自幼跟着爷爷在铁匠铺里敲敲打打,对技艺很是痴迷。

“要做就得给它做精致。”孙凯强说,一把洛阳铲要经过锻打、剪边、磨刃、烧制、成型、淬火等近二十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一步出错下面都会受到影响。

连铲带杆3米左右,杆顶穿以绳索,单人操作可打出一二十米深的探孔,提起后,铲头的内面还会带出一筒土壤。通过对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葬等情况。

“下土后土带满,不掉土;出土快,易倒土;提铲易,不费力;遇到砖石不卷刃,这些都能达到,才称得上是一把好铲。”孙凯强说。

“隋唐洛阳城、汉魏故城等重要遗址都是用洛阳铲探明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洛阳铲不仅在中国考古界普及。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赠送的礼物就是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

如今,经过数代人的潜心实践和研制,洛阳铲的铲头已由最初的一种规格,发展到十余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铲头,使用范围也从考古勘探,扩展到道路护坡加固、建筑桩基灌注、石油勘探等各行各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仅安阳段工地就使用了300余把我们做的洛阳铲。”孙凯强说,洛阳铲操作方便、破坏性小,在一些不便于大规模机械作业的工地,都能派上用场。

尽管生产的洛阳铲一直供不应求,孙家同样面临着技艺传承难的问题。厂子常年招工,不少人干了一段时间,因为吃不了苦选择了离开。

“洛阳铲制作工序复杂,抡锤打铁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车间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电炉旁能达到七八十摄氏度。”在孙凯强心里,也没指望靠洛阳铲发家致富。

“我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敲敲打打,也只有在打铁的时候,心里是最踏实的。”孙凯强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更多人了解洛阳铲,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造福现代社会。

记者桂娟、李文哲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