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独特魅力的直观展现,非遗源自生活,发端民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影像的记录让非遗的表达方式骤然鲜活。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共同推出【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之《他们鉴证了文明》系列云端课程。课程创新性地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态,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中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邀请11位非遗专家实时解读纪录片,以“陪同观看、伴随讲解”为理念,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使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领和内涵,更进一步领会非遗保护的精神和意义,让观众能够在光影中,看懂非遗。
《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第十二期“郑兰香—婺剧”,是2015年支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成果,并入选“年华易老,技·忆永存——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
郑兰香
传承人简介:
郑兰香(1937—),女,汉族,浙江温州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郑兰香1955年考入浙江婺剧团训练班,师承周越先、徐汝英。1957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获演员二等奖。1960年郑兰香在杭州主演《牡丹对课》,得到当时观看演出的毛主席的赞赏。1962年进京演出《双阳公主》《僧尼会》,受到周恩来总理两次接见,赢得各界充分肯定。郑兰香继承传统又博采众长,唱腔音色明亮,高音亮而不躁,低音厚而不闷,吐字坚实清晰。她敢于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为婺剧的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郑兰香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中国剧协理事、浙江婺剧团团长。2001年,郑兰香在武义县创办“兰香艺术学校”,专门培养婺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