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要闻 > 正文

正大气象!“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在京启幕

正大气象!“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在京启幕
2020-10-20 16:31:00 来源:光明网

日前,“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20: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院长王颖生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教授担任展览总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担任策展人。

本届提名展展出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和原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的新作共计一百余件。正如范迪安院长所言,他们在艺术中呈现的“象”,是品质上的纯粹气象、学术上的纯正气象和文化上的正大气象。

马路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首位公费留德深造并将德国新表现主义风格带入中国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也在新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形式的探索中一路前行。本次展览展出马路在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创作的新作。对于这些新作,马路拒绝将其贴上“抽象”的标签,也同样抛弃了“意象”的归类。

策展人红梅认为,马路的这批作品并不是完美再现头脑中的事前构思,而是一种顺势利导发现未知的过程,不到创作结束,艺术家自己都不知道作品最终的面貌会是怎样。展览采用马路提出的“炁象”这个概念来指称他的艺术,并将“炁象·马路艺术十年”分为三个学术版块:那系列(2010-2013)、听系列(2014-2016)和重叠系列(2017-2020)。那系列是马路从表现和超现实走向新阶段的开始,自此马路作品的表现对象从对人和社会的思考转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听系列是那系列的延续,这是一个更加追逐内心感受的过程。重叠系列则是更为综合的生命体验,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的综合性认知之后的视觉性呈现。

吕品昌是将中国传统陶艺进行现代转型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性艺术家。他从学习研究陶瓷艺术入手,到从事雕塑和公共艺术创作,在不同的材质媒介中穿行,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化,更注重思考并实践中国艺术发展的时代课题,由此形成具有开合张力的艺术观念,达到得心应手的创作状态。策展人红梅用“埴象”这一崭新的概念来指称吕品昌近三十年来的陶艺探索和所形成的作品面貌。“埴象”这个概念包含了吕品昌陶艺的三个核心要素:中国的、陶土的、匠心的。“埴象:吕品昌艺术三十年”分三个学术版块:原型·复制(复制系列)、规制·自由(金砖系列、历史景观系列、触摸世界系列、太空计划系列)和博弈·张力(捆绑的形体系列、璧系列、阿福系列、中国写意系列)。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指出:中央美术学院的造型学科是办学历史极为悠久的学科,岁经百年,传统丰厚。几代艺术名家名师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同步,艺术上不断探索,笔耕不辍,教学上培育人才,倾注心力,为引领和推动中国造型美术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10年开始,学院连续举办造型艺术“提名展”,旨在推介在艺术思考、学理研究和语言探索上都达到时代高度并卓成一家的本院教授,通过展示他们的实践方式与成果,促进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学术上的严肃性和学理上的严谨性是这个展览的最大特色,体现了中央美院坚守的学术准则。得到本次“提名”的马路、吕品昌二位教授就是长期坚持学术正道方向,以开阔的文化胸怀融汇中西、入古出新、深研语言、从而实现当代建树的突出代表。

策展人红梅认为,尽管两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形态不同,一个是绘画,一个是雕塑和装置,然而他们却有着关键的共同点,那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统摄的创作思想。马路的“天人合一”将绘画从宣泄主体情绪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转而成为个体艺术家的悟道方式;而吕品昌在“反者道之动”的思想统摄下使中国传统陶艺的现代性走上了与西方现代主义中的陶艺创作截然不同的道路。两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探索和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关乎自身的创作实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一条民族化的中国当代艺术之路。

对马路和吕品昌来说,图像信息发达的“困境”更加激发了他们提纯和精炼艺术语言的信念,将美术创作和反映社会现实、彰显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民族的人文传统和艺术传统中走向当代创造。

据悉,展览将展至11月1日,之后将在陶溪川美术馆和深圳美术馆等巡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呢)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