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作家 > 正文

报告文学作家孙晶岩:以作品记录时代

报告文学作家孙晶岩:以作品记录时代
2020-09-29 08:15:09 来源:人民网

报告文学作家孙晶岩:以作品记录时代

孙晶岩

旅游鞋、冲锋衣、双肩背、照相机,这是报告文学作家孙晶岩外出采访时的标配。5年时间里,她用田野调查法调研北平抗战历史,走访了北京密云、延庆、门头沟、房山、昌平、顺义、平谷、怀柔,河北赤城、兴隆、涞水、沧州、秦皇岛以及天津蓟县等抗战遗迹、旧址,写下40多万字书稿,在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于今年7月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

从事报告文学创作33年,孙晶岩出版了16部长篇报道文学、4部散文报告文学集,包括《中国动脉》《山脊——中国扶贫行动》《五环旗下的中国》等。在她的笔下,有西气东输工程如火如荼的建设图景,有各行各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也有汶川地震后孩子们勇敢而坚强的面孔……孙晶岩用朴实而生动的文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

受到父辈和费孝通先生的影响,孙晶岩走上报告文学创作之路。1987年,她的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问世。起初,孙晶岩主要着墨于好人好事;渐渐地,她不再满足于此,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报告文学应该有宏大的视野,要关注国家的重大题材。”孙晶岩说。

彼时,孙晶岩关注到贫困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1995年,还在大学任教的她利用寒暑假时间,自费跑了中国很多贫困地区,采访了数百人,开始了公益之路。1998年,63万字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出版。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也进一步坚定了孙晶岩“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时代生活,心系普通百姓”的创作理念。

在孙晶岩看来,创作报告文学做田野调查一定要亲力亲为。“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实践中,孙晶岩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2002年,在接到西气东输主题创作任务后,孙晶岩先是“当小学生”,向专家请教学习,随后来到建设一线,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跟着他们摸爬滚打。“我很看重采访的现场感。在见到一个人后,可以悟出很多东西。报告文学的采访,不完全靠访出来,还要靠悟。”孙晶岩说。2004年底,《中国动脉》问世。孙晶岩表示:“西气东输工程是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在中国大地上浓浓地描上的一笔,我要塑造石油工人的英雄群像,为这些建设者浓浓地描上一笔。”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孙晶岩当月就奔赴四川,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或许是出于女性的本能,她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震区孩子们身上。她的足迹走过汶川、北川、安县、绵竹、什邡、都江堰、彭州、青川等极重灾区,采访了100多位主人公,记下7本采访笔记,写了8篇战地报告文学。“这一路我都深受感动,四川人身上的韧性让人佩服。”在德阳市东汽中学,孙晶岩当起了辅导员。她与孩子们聊天、谈心,给孩子们讲课,捐款捐物,做心理疏导……这些真实的经历,汇聚成了长篇报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

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孙晶岩在采访中不把自己当成一个作家。“写扶贫、抗震、奥运,我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志愿者,写西气东输,我就把自己当做一个石油工人。”也许正是这样的姿态,让她的作品接地气,朴实深刻,内容扎实耐读。

“一个好的报告文学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行走者和思想家。”孙晶岩认为,真诚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脚板子底下出文学;同时,报告文学不能只是描摹生活,还应该给人以启迪。

孙晶岩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中国文联优秀图书奖头奖等。不过在她看来,作品能不能留下来,不是看得了多少奖,而是看作品是否真诚,是否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0天之际,孙晶岩又开始全力投入到冬奥题材的创作中。新的冬奥场馆有啥特点?运动员如何备战?世界冰雪运动强国有什么高招儿?如何推动中国三亿人上冰雪?这一次,孙晶岩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也令人期待。(记者 赖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