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务关系的平等主体是两个,而且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自然人时,它的情形与劳动关系很相近,从现象上看都是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因此两者很容易混淆还有一种派遣劳务人员或借用人员的情形,致使两个单位之间的劳务关系与派出或借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紧密地交叉在一起这是它们相联系的一面
在劳动关系调整工作中,时常遇到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并存的情况,弄清两者的区别,对于做好劳动人事工作,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理各类纠纷,显得特别重要从整体上看,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主要有五点
【资料图】
1、主体不同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2、关系不同
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虽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人单位是强者,劳动者是弱者而与劳动关系相近的劳务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或者说是经济关系即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一种相对于劳动关系当事人,主体地位更加平等的关系
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而劳务关系则适用合同法
5、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
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是书面的而劳务关系须用劳务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除书面的以外,还可以是口头和其他形式
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
1、用工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按照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必要分清是谁的责任导致
2、过失性辞退和非过失辞退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用人单位予以辞退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消灭即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非因职工原因由用人单位辞退职工而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即非过失性辞退情况)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时,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富余职工辞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被裁员人员即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法第27条对此类劳动合同的解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富余人员辞职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是允许的,同样也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4、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劳动法第32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种情况
(一)在试用期内;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5、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
劳动法第23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即“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标签: 劳动关系与劳务的联系与区别 事实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