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有哪些
(资料图片)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所谓“假借”就是根本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的目的,与对人进行谈判只是个借口,目的是损害对方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地与对方进行合同谈判
在订立合同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已知悉了与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知道合同是成立不了的,但不告诉对方,在无意与对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继续与对方进行谈判,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予以赔偿
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当事人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谈判,有谈成的,有谈不成的,都不足为奇,中途停止谈判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终止谈判,就是不正常的,如果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则要承担 缔约过失的责任,赔偿损失
负有缔约过失责任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受损害的当事人赔偿应当以受损害的当事人的损失为限这个损失包括直接利益的减少,如谈判中发生的费用,还应当包括受损害的当事人因此失去的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的损失
二、诚实信用原则与其他民事原则的关系
由于诚实信用原则功能在实践中的凸显,诚实信用原则奉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学者谓之“帝王条款”所有具体的民事立法均不得违反该原则或对该原则有所保留
它不但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修正与必要限制,也与公平原则有同等价值,同时它还衍生出类如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情势变更等众多下位原则
它适用于契约的订立、履行和解释,扩及于一切权利的行使和一切义务的履行
也有学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应从帝王的宝座退位,作为意思自治原则的例外或补充
应当注意的是诚实信用与善良风俗的界限诚实信用与善良风俗均属于一种道德准则,但二者存在和发生作用的领域不同
只要把握诚实信用原则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准则,便不至于与公序良俗原则发生混淆
三、平等原则
所谓平等原则,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当事人的人格完全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同时法律对当事人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它是宪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
平等原则,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合同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要求
具体来说,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如自然人的身份、性别、资产、年龄、识别能力、政治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民族和种族等,法人的具体组织形式、规模大小和经济实力强弱等,全都悬而不论,都拥有法律上平等的人格
具体表现在
其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法律地位平等
其二,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决定各自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担的民事义务
其三,法律对民事主体实行平等的保护
其四,作为平等原则的一个逻辑结果,当事人的意思也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另一方本条规定属于强行性规范,任何人违背平等原则,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对方,均将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须特别注意的是,平等原则所要求的平等非指经济地位上的平等或经济实力的平等,而是法律地位的平等,以免滋生疑义此法律地位平等,是对民事活动当事人的基本要求,应贯彻民事活动之始终
此原则在法、德、日本、瑞士等国民法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中,未有明文规定,学者称为无须明文规定的公理性原则鉴于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经背离平等原则,靠隶属关系组织生产和供应,改革开放以来也存在签订所谓“霸王合同”的现象,因此法律明文规定平等原则,有其重要意义
标签: 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违反诚实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