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时尚 > 撩·时尚 > 正文

玩转文博数字化丨想看1600年前的牡丹不?《洛神赋图》里的牡丹实现“绽放”

玩转文博数字化丨想看1600年前的牡丹不?《洛神赋图》里的牡丹实现“绽放”
2022-03-06 07:02:17 来源:人民号 人民日报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

再过不久,第40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就要开幕了,为期一个月的花期,不知可否让你看过瘾?

在牡丹文化节期间,将有一大片“全年无休”的牡丹在洛阳盛开。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牡丹博物馆将在牡丹文化节期间开门迎客,“全年无休”的牡丹,就在这里。

△牡丹博物馆全貌(洛阳文旅集团供图)

或许您会好奇,牡丹为啥也内卷起来了?借助全息成像、全彩2D屏等高精尖技术,牡丹博物馆的牡丹摆脱了花期的束缚,真正实现了跨越时空,在这里,你还能看到一株1600年前的牡丹呢!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文旅文创融合战略”。2022全国两会,顶端新闻特别策划“玩转文博数字化”系列融媒报道,第四站走进牡丹博物馆,带你跨越时空,一睹1600年前牡丹的风采。

1600年前的牡丹,在这幅数字画卷上盛开

1600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为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创作了《洛神赋图》,虽然《洛神赋图》图的主角是描写曹植和“洛水之神”甄宓之间的爱恋和人神相隔的无奈。正是在这幅图里,盛开于洛水之畔的几株牡丹,是洛阳牡丹第一次出现在美术作品里。

作为全国唯一以牡丹为专题的博物馆,牡丹博物馆自然会将《洛神赋图》纳入馆藏,但《洛神赋图》存世仅有四件宋代摹本,牡丹博物馆的《洛神赋图》又是怎样的?

△金代三彩牡丹纹大盘牡丹博物馆馆藏

在牡丹博物馆讲解员李丹瑶的引导下,记者看到了收藏于牡丹博物馆的《洛神赋图》,在光影手法动态演绎下,《洛神赋图》活了起来,几株洛水之畔的牡丹伴着微风缓缓摇曳,别有一番意境。

李丹瑶说,洛神赋场景的还原,是通过三维建模影片技术实现的。“今后将陆续复活《簪花仕女图》《独乐园图》等古代与牡丹花有关的经典名作。”

在牡丹博物馆二层的牡丹栽培厅,也有一处好玩的“黑科技”。只要缓缓走过回廊,就会有牡丹随着脚步绽放,幻化成不同造型和颜色,十分奇妙。

值得一提的是,牡丹博物馆也是一本“牡丹百科全书”。在牡丹品种展陈单元,参观者只需触摸展区的大数据柱,就能详细了解牡丹最全色系和品种。参观者点哪个品种,顶面的花瓣造型就会随之通过渐变式光影变换,多维度地呈现每种牡丹的特点。

数字化展陈比约占70%,牡丹博物馆为啥这么玩?

李丹瑶告诉记者,作为新建成的博物馆,牡丹博物馆的展陈设计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除了展示有与牡丹有关的唐代文物的静态展览外,其余主要是运用数字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展示。

“牡丹博物馆数字化展陈占比大概在60%-70%。”李丹瑶介绍,主要运用的手段有高清激光投影融合拼接、全息成像技术、透明液晶拼接成像、红外雷达体感互动等,主要设备有高清投影、全彩LED屏、微缝拼接屏、透明LED屏和透明液晶拼接屏。

牡丹博物馆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牡丹博物馆定义为国家级首个牡丹专题博物馆,搭建初期方向明确,布展设计思路清晰。还成立了知名专家组,指定博物馆展品及展陈内容,依据牡丹浓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文物、故事以及大量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

“展馆策划之初,以古都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公共博物馆为主要设计原则,致力于打造出具有现代气息、国际视野,集牡丹栽培、文化、大数据研究、牡丹产业于一体的牡丹专题博物馆。”

△牡丹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牡丹博物馆以“传播”“创造”“研究”三个关键词作为展陈逻辑,系统介绍牡丹文物、诗文、谱记、艺术等牡丹文化相关内容。

传播,即通过陈列展示,传播牡丹文化,科普牡丹知识,推进牡丹产业;创造,即挖掘洛阳牡丹文化资源,创造旅游休闲新亮点;研究,即以展陈为基础,开展牡丹文化、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古都文化研究。通过牡丹文化、牡丹本体和牡丹产业三者有机关联,讲好洛阳牡丹故事。

“数字化博物馆在传统博物馆基础上,以更加清晰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给观众,使得专业化的内容更亲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文化传承。相对于传统博物馆的静态展陈,数字博物馆更能够带给参观者趣味与体验。牡丹博物馆将在牡丹文化节期间开馆,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亲身体验数字技术的魅力。”李丹瑶说。

标签: 牡丹文化 牡丹栽培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