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时尚 > 时尚新闻 > 正文

《北辙南辕》被吐槽 女性题材红利没那么好吃

《北辙南辕》被吐槽 女性题材红利没那么好吃
2021-08-13 18:32:36 来源:北京晚报

最近的荧屏很热闹,前有打着冯小刚首部网剧大旗的《北辙南辕》,后有刘涛再演职场女性的《我是真的爱你》,互联网端还有一部不靠大明星出演,但却话题热度双丰收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同样的“三个女人一台戏”,主角都为三位或四位女性,同样的关注女性成长,聚焦性别冲突,女性群像似乎成了不约而同的热门题材。

▶聚焦各种女性压力

国产女性群像剧的红火,大致可以追溯至五年前的《欢乐颂》。这部不以男女感情为主要表现对象,改以女性群体为主角的电视剧成为当年的话题之作,也让剧中的四位女演员一跃而成国内影视界声名俱在的头部女明星。两年后,《欢乐颂2》势头依然强劲,仅强大的广告招商和带货能力,就让这一题材成为了当代都市剧的宠儿。

去年,比照着女性群像题材量身定制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系列相继推出,其中《三十而已》坐定当年国产剧话题榜第一把交椅,女性题材的市场魅力再次被验证。从去年到今年,从翻拍到原创,就先后有《谁说我结不了婚》《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流金岁月》《涩女郎》等多部剧集上线。

题材优势固然存在,但如何最大化利用这一题材的社会价值,国产剧的表现却良莠不一。以近期在播的三部剧为例,各剧虽然不约而同地触及了全职妈妈的身份焦虑、女性创业的职场天花板以及单身未婚女性受到的社会压力,但在真实触及社会现实层面上程度有轻重,深浅也不尽相同。

《北辙南辕》就被吐槽虚构现实过于悬浮,人物设定缺乏基本的生活逻辑;《我是真的爱你》虽然火力更为集中地对准了职场女性的一系列危机,但主角以丁克一族的视角出发,居高临下的金手指模式也被吐槽浮于表面;唯一得到完全正面评价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则以完全接地气和符合现实逻辑的职场表达,真正做到了揭露问题、寻找答案和提供共情。

▶人物设定多有套路

从《欢乐颂》开始,国产女性群像剧的人员组成几乎就没有逃出一个固定模式:一个在职场杀伐果断的霸道女总裁(安迪),一个初出茅庐懵懵懂懂的小白(邱莹莹),一个打怪升级逐渐蜕变的白领丽人(关雎尔或樊胜美),再穿插一两个职场外的不确定因素,如不需要自我打拼的富家女(曲筱筱)。如果整体反映的话题年龄层再大一些,带娃育儿的全职妈妈也是必须的“配置”,这个角色负责提供家庭育儿话题,提出社会性别话题以及讨论女性的社会定位。

这些角色中,担纲主角或者定场针作用的往往都是一位特别独立的职场女性,她负责在女性群像剧里解决小白的职场困难,辅助家庭主妇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几乎全知全能。在《欢乐颂》中扮演女霸总安迪的演员刘涛,也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新人设,在新剧《我是真的爱你》中也是几乎相同的人设,奉行着“女孩帮助女孩”的理念,为剧中女性扫除一切障碍。《三十而已》里的家庭主妇顾佳也格外地坚强勇敢,后期就走上了创业独立的路径;《北辙南辕》里的尤珊珊更是开局就自带金手指,见陌生人没几面,就能拉着几位女性一起开餐厅;哪怕是相对接地气的《我在他乡挺好的》,也有一个表姐纪南嘉负责剧中的“职场大女人”设定。

▶触及现实力度不一

组上一帮女性角色,再将各种社会议题一股脑儿地塞进剧里,讲完职场性别歧视就讲背奶妈妈的艰辛,帮全职妈妈梳理好带娃角色,又要处理老公出轨的小三问题。乍看上去,女性群像剧的故事几乎都大同小异,女性的成长也不过是在大大小小的事件推动中,从懵懂到觉醒,从依靠他人到独立自主,要做一部女性群像剧似乎手到擒来。

但从《欢乐颂2》开始,观众对女性群像剧的要求就已经开始逐步提升。浮皮潦草的人物是否贴近现实,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是否真实存在,就连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真的按照现实逻辑,还是依靠主角人物的金手指模式,都会被观众仔细挑拣。单从故事和人物的精彩程度来看,《北辙南辕》中几个女性创业开餐厅的模式本身具有新鲜感,尤珊珊展示的生活方式也让人大开眼界,但这种并不太被普通观众所了解的人物和生活,并不能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共鸣。

就连去年大热的《三十而已》,剧集后半段聚焦于手撕小三的快感,对女性创业简单带过,用理所当然的人设光环来解释一切,也一度遭到观众的反噬。后续其他女性群像剧几乎也都是栽在类似人设和剧情的漏洞上,现实题材不现实,题材的红利就变得不那么好吃。这也导致《欢乐颂》出现的近五年间,女性群像剧虽然先后都有新剧播出,但能达到同等口碑和市场热度的作品却不多见。直到今年的《我在他乡挺好的》,才以真正体察都市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真切感,俘获了观众们的挑剔,得到了正向的反馈。

这部名不见经传的网剧,全部主角并没有什么大明星,人物设定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恰恰在于真实反映城市年轻人的奋斗现实,没有动辄大平层和豪华公寓的住房条件,也没有人人奢侈品穿搭的不协调。职场上的主角们历经真实的困境,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是凭借外来的金手指空降拯救。不少观众夸赞编剧有过真实的上班经验,对现实生活的忠实还原才符合现实题材的定义。这也是女性群像剧真正的突破点所在,女性和群像往往只是外在的形式,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才是触动人心的关键。 本报记者 李夏至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