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 刘颖)每隔一段时间,关于食品行业的谣言就会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各种论坛里大肆传播。这些谣言经过精心的编撰、剪辑,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极大损害了我国食品产业。《中国食品安全网》对3月食药谣言进行了盘点,为公众澄清事实,让谣言无处遁形,让我们一起看看,在3月又有哪些谣言上榜?
TOP 10
食用5颗樱桃核就会中毒
“女子食用5颗樱桃,咬破樱桃核被毒晕”的消息在网上传播。视频中刘女士刚吃下樱桃不久,就出现肚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真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解释,蔷薇科植物如樱桃、杏、桃、李、枇杷的种子里含有微量氰苷,吃下去和胃酸反应可生成有毒性的氢氰酸,轻则使人恶心呕吐,重则致人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但每颗樱桃核里氰苷含量极低,5颗樱桃核仁根本不可能导致人体中毒。
点评:没人会放着鲜美的樱桃不吃去吃樱桃核仁,正常吃樱桃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另外,苦杏仁氰苷含量高,吃着苦的核仁最好也不要吃。
TOP 9
常吃臭豆腐易患肝癌
最近,一位28岁女孩因为吃臭豆腐患肝癌离世,而且她生活习惯很正常,并且从不喝酒,可她却偏爱吃臭豆腐。因此,网传经常吃臭豆腐能致癌。
真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臭豆腐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食品,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不管是从营养学,还是从毒理学、肿瘤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臭豆腐都不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近年来,因为不法商贩没有耐心等待豆腐自然发酵成臭豆腐,不择手段非法添加,毁了臭豆腐的清誉,导致致癌说广为传播。
而最新的流行病学调研表明,无论是以臭豆腐干而闻名的南京、长沙,还是喜食臭豆腐的上海、北京、武汉、天津等城市,当地的肝癌发病率并没有显著上升。
点评:非法添加物有可能产生致癌的风险,但癌症和安全合格的臭豆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喜欢食用臭豆腐的公众可以选择合格产品继续享用。
TOP 8
吃鸡蛋会增加患心血管病风险
近日有报道,美国某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称,通过对3万名美国人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天额外摄入半个鸡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增加6%,过早死的风险将增加8%。研究还指出,每天额外摄入300毫克的膳食胆固醇,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增加17%,过早死的风险将增加18%。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186毫克。
真相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阮光锋表示,近二十年的调查研究结果都普遍显示,适当吃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血清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健康人群,每日1枚的鸡蛋摄入量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是基于这样的结果,我国和美国最新的膳食指南,都取消了对饮食胆固醇的限量。
点评:这项跟踪调查并没有考虑到鸡蛋烹调方法的影响,如果少用煎炸方法处理,每天吃一个鸡蛋完全不用太担心。近2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都普遍显示,适当吃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TOP 7
猕猴桃138天不腐烂,吃了有害
网上有消息称:“某网友购买的猕猴桃,常温下存放138天竟没腐烂,且捏上去还是硬邦邦的。”
真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冯双庆表示,室温下长时间不腐烂的猕猴桃,可能是采摘后进行了“聪明鲜”处理,“聪明鲜”是1-甲基环丙烯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1-甲基环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可靠,对人体没有害处,在我国也是合法的。
另外,销售商采摘的大都是未成熟的果实水果,会给水果进行正常的保鲜操作,食用不影响身体健康。
点评:采摘后的水果失去了果树不断的营养供给,也缺少了光合作用,内部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缓,成熟时间大大延长,因此不用防腐剂猕猴桃也可以放得久还硬邦邦。
TOP 6
常吃面包会致癌
网上流传一篇文章称“一个14岁的小女孩,早餐经常吃面包,得了肠癌。还有一个小孩,因为长期吃面包得了肾癌”,于是得出小孩早餐经常吃面包,过量摄入精细谷物,会得肠癌和肾癌的结论。
真相
就目前看,所谓的致癌食品大部分没有科学依据,如声称方便面和豆浆致癌等等。关于隔夜剩菜是否致癌,学界还在探讨。不过无论如何,“面包致癌说”都不靠谱。癌症是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不是单一的因素就可以致癌的。在多种致癌因素共同起作用的情况下,癌症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
点评:长期单一食用面包的最大不足就是会引发营养失衡。这是因为面包用精细面粉制成,制作过程中会破坏一些维生素。
TOP 5
空心菜大多重金属超标
日前,有文章说空心菜是空心结构,长在污水中,很容易吸附重金属,所以市面上的空心菜大多重金属超标,在国外根本没有人吃。
真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空心菜是速生绿叶菜,旱地水田都能长,只是水生的空心菜比旱地里的粗大。空心菜本身的重金属含量,取决于种植环境中土壤和水的重金属含量,洁净环境中生长的空心菜不会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
国外没人吃空心菜,是出于饮食习惯,外国人更偏爱西红柿、土豆、西兰花等蔬菜,因此空心菜在国外并不普及。
点评:如果种植环境不达标,即便不爱吸附重金属的作物,估计也很难达到国家标准。
TOP 4
罐头添加防腐剂 吃了催人老
某自媒体刊发《6种“催人老”的食物,希望你一个都没有上瘾》的网文,文中将罐头列为6种“催人老”的食物之一,并声称“罐头的营养物质都已被破坏掉了”“蛋白质会变质”“加入大量防腐剂”。
真相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罐藏食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林焜辉表示,上述说法严重误导消费者。
通常情况下,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三要素”是微生物、氧化、酶解。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受热后或改变酸碱度会使其失去活性,因此一般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罐头加工罐装工序中有“排气”工序,或是经过排气隧道,或是封口时抽真空,罐内残留氧很少。借助装罐后的杀菌工艺完成对罐内微生物的杀灭,最终达到商业无菌。从罐头的加工工艺看,罐头能长期存放与防腐剂没有关系。
点评:罐头食品之所以能长期保存,实际上是基于严格杀菌、密封、抽真空等科学工艺手段。制成之后,罐头达到几乎没有氧气和无菌的程度,能够长期存放和防腐剂无关。
TOP 3
黄花鱼是人工上色的
一则“卖鱼者用刷子对大黄花鱼进行涂刷”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被冠上“黄花鱼如何美容变黄的”、“市场上的鱼还能买吗”等标题。
真相
据当地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调查发现,卖鱼者对大黄花鱼涂刷的真相是在用刷子刷掉碎冰,结果被拍成视频传上网。当事人介绍,黄花鱼一般存放在泡沫保温箱中的碎冰里,售卖前将鱼从碎冰中拿出来。由于鱼身上面有大量碎冰,带冰压秤必须用刷子刷净。黄花鱼皮比较娇嫩,为防止损坏鱼皮,只能用刷子刷冰。
点评:有些自媒体消息来源不实,对实际情况并没有进行仔细考察,造成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众可以从权威渠道了解食品安全的有关问题,以免引起误解。
TOP 2
维生素C+虾or可乐+榴莲=砒霜
网络流传台湾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毙。消息称经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死者生前每天会服食“维他命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
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忌食虾类。
真相
虾的确含砷元素,但是要想虾跟维生素c同吃引起中毒,它至少需要满足3个条件:1、吃海鲜的量要很大;2、要大剂量的服用维C;3、这两种物质进入体内后,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来完成化学反应,如温度、酶的条件等等。这三点同时满足的可能性是极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感冒药+可乐=中毒”该说法不靠谱。感冒药主要成分中大多数含有咖啡因等碱性物质,与可乐中碳酸饮料中的酸性物质确实会起化学反应。但碱性和酸性在一起中和的结果是,药力没有了。而不是传说中的会中毒。
“榴莲+可乐=中毒”也纯属谣言。榴莲和可乐会在一起会中毒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肝脏需时间代谢脂肪和糖,吃榴梿同时饮可乐,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及腹胀。
点评:该说法并不靠谱,实际生活中,大家普遍存在虾果同吃的现象,从未有类似的报道。同时,药监管理部门也未发布过相关食物相克的提醒,这种说法并无依据。
TOP 1
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
近期流感严重,快快服用维生素C防治,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
真相
医学证据表明,维生素C既不能预防感冒,也不能治疗感冒。权威的随机对照研究已然给出确凿证据。而且,维生素并不是补的越多越好,高剂量的维生素C(每天超过2000mg)可能导致肾结石、恶心和腹泻等症状。
点评:感冒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减轻不适症状。但维生素C并不是治疗感冒的神药,感冒后也不一定需要额外服用维生素C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