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养老驿站:让老年生活更精彩 社交娱乐不孤单

2020-11-06 10:16:52 来源:人民网

北京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近日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北京市不断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底,累计建成运营养老驿站1003家。养老驿站如何发挥作用?患病和失能老人能得到哪些医疗服务?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采访。

社交娱乐不孤单

养老驿站是居家老人重要的社交和生活场所,可以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

在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诚和敬南里东区医养结合驿站,老年合唱班的人气很旺。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上午9点半,12名老人坐满练习室,合唱准时开始。

“我特别喜欢这儿,每个星期都来,不但能学声乐知识,而且大伙一起练习,心情舒畅!”84岁的合唱班成员王佩文说。

2016年,北京市老龄委出台《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明确养老驿站是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功能的延伸下沉,是老年人身边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具备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六项基本服务功能。通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在诚和敬南里东区医养结合驿站,一张文娱活动表填得满满当当:周一太极拳、周二合唱班、周三编织课……站长张辉介绍,2017年开业以来,驿站吸引越来越多老人光顾。刚开始月服务量仅二三十人次,半年内日服务量就提高到20人次,去年驿站年服务量超过1万人次。

在张辉眼里,养老驿站是居家老人重要的社交和生活场所。他说:“这里提供理发、洗澡、洗衣、咨询等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老人待在这里,过得很舒心。”

吃饭问题是不少患病老人、高龄老人的烦恼,养老驿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80岁的张林几乎每天中午都来养老驿站吃饭。主食有米饭、花卷、杂粮馒头,菜有荤有素,还有汤。少油少盐,营养丰富。张奶奶对驿站的饭菜很满意:“走路5分钟就到,一人份才18元,划算!”

“驿站能上门给老人做饭、维修、做家务、陪同就医等,特别是我们组建了15分钟救助圈,方圆两公里内,只要接到老人求助,驿站马上派出救护员上门。”张辉说。

诚和敬养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仰介绍:“我们通过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在北京市已运营近130家养老驿站,包括农村养老驿站、智慧养老驿站、长期护理险试点驿站等多种模式,服务覆盖15万名老年人,4年来累计服务280万人次。”

医护上门保健康

养老驿站定期为老人做健康科普讲座,并开展常见病护理、用药指导、临终关怀、伤害预防等健康服务

“老谭,快点儿,就等你了!”早上9点半,谭大生拄着拐杖,准时来到东花市南里东区医养结合驿站。他是为了听驿站举办的“健康沙龙”。

沙龙主持人是北京市普仁医院康复师贾世英,主题是如何通过有氧运动抑制肌肉能力流失。贾世英一边讲,一边带着大伙练。他们一会儿练习抗阻运动,一会儿演示立位勾腿。75岁的刘奶奶笑着说:“咱争取练出新体形,至少把手臂上的赘肉减下去!”

贾世英介绍,养老驿站定期为老人做健康科普讲座,并开展常见病护理、用药指导、临终关怀、伤害预防等健康服务。“这里还设有护理站和医疗站,提供更换尿管、胃管和慢病管理等医疗服务。”

在东城区宝华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定期派出两位医生、一位护士进行中医巡诊。“最近手疼,使不上劲。”82岁的杨越说,“医生护士几乎每周都来,测血压和血糖,做健康指导,还有手法按压和手指点穴,效果很好。”

“秋冬季流感高发,我们配了中药流感预防方,免费送给驿站老人。”鼓楼中医医院医生周培培介绍,针对老人气虚、气滞、阳虚、血瘀等体质,医护人员会提供不同的调理服务。

“我们在2015年就成立治未病科做医养结合。”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耿嘉玮说,一些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吃十几种药,需要医疗咨询;一些老人身体要调理,喜欢做刮痧和推拿。很多这类服务都能在社区或家里完成。

老人心理健康也被驿站重点关注。“心理医生真专业,打开了我的心结!”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王佑民走出大栅栏银鹤苑养老驿站,脸上多了些笑容。去年老伴因病去世,留下75岁的他独自生活。“要是没来驿站咨询,我可能要抑郁了。”老王说。

大栅栏街道“银鹤零距离”养老统筹调度中心主任马乃篪介绍,驿站每周一都有心理咨询服务,每次有不少老人前来。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驿站还开通了心理热线,老人可以电话咨询心理医生。

失能老人不再愁

医护人员从社会参与能力、心理、感知能力等方面评估老人的失能状况,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何大爷,我们来看您了!”近日,北京市隆福医院老年病科医生戚欣生和护士董春雨走街串巷,敲开了东城区景山街道钱粮西巷何登龙老人的家门。

83岁的何登龙身体硬朗,老伴杨玉芬长期卧床,患有帕金森、冠心病,平时需要插尿管、处理褥疮等服务。

杨玉芬是一名失能老人,但失能程度有多大?戚欣生拿出一份《老年人失能等级评定表》,开始提问:能不能用轮椅?能不能自己洗澡?会不会自己吃药?精神状态如何?……这份长达9页的评估表,从社会参与能力、心理、感知能力等4个方面评估老人的失能状况,戚欣生和董春雨根据结果,给老人家属提供检查建议、护理教学、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

“以前没有评估,对失能老人的帮扶、管理比较粗放。现在通过专业细致的评估,我们把失能半失能老人分为5个等级,明确了政府精准帮扶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对象。”北京市隆福医院院长卢艳丽说,医院是东城区老年综合评估中心,每年评估约4000人,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康复和照护打下基础。

早上8点30分,王亚峰戴好口罩,挂上医养结合入户工作证,背起医疗服务包,和医生孙桂彬一起,走进东城区西花市南里东区的居民楼里。作为北京市普仁医院的资深护士,这是她参与医养结合驿站入户工作的日常,但这回,她收到一份意外之喜。

“送医入户惠百姓,医德高尚艺超群”,在老人吴晓英的家里,女儿杨钰感激地向王亚峰和孙桂彬送上一面锦旗。“我89岁的母亲老年痴呆,长期卧床。医生护士上门解决了她的就医难题,帮了大忙!”

王亚峰换完吴晓英的胃管,又发现了新情况。“老人痰比较多,需要注意排痰。”她把杨钰叫到床边,手把手教她拍背排痰。孙桂彬用听诊器进一步检查后,把详细情况填进治疗记录单,并给出建议:“老人暂无大碍,可吃些化痰药,或者加点雾化,注意查看体温,防止肺部感染。”

有失能就有康复,养老驿站还承担着失能老人评估后的康复工作。“你看我这腰,随便往后仰,再看我这腿,扔了拐杖也能走。”别看谭大生行动自如,两年前他可不是这样。他本来双腿活动不便,再加上腰椎间盘突出,一度成为半失能老人。

贾世英给谭大生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先理疗后训练,每周都练4小时。驿站里有间训练房,平衡杠、脚踏车、走步机、肌力训练仪,谭大生练了个遍。“刚开始我走不了两分钟,一年后能连续走30分钟。最关键的是我心态变了,重新焕发起对生活的热情!”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6日 19 版)

(责任编辑: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