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2018—2020乡村健康扶贫报告发布

2021-03-30 09:45:42 来源: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统筹动员和鼓励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在建党百年之际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样本和中国经验。在人类历史上,贫困始终与疾病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贫病相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平安共同发布了《2018—2020乡村健康扶贫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健康扶贫之路,基于2018—2020年609个贫困村健康体检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体质特征和疾病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探索讨论新发展阶段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机制。

贫困村居民体质明显改善,平均身高表现出明显的代际增长趋势

报告根据贫困地区常见疾病,选取13项主要体检指标,对来自609个贫困乡村的61911份18岁以上成人样本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论证。数据显示,贫困村居民BMI体质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和全国水平基本持平,营养不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长期以来,营养不良是威胁贫困人口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带来劳动能力、学习能力低下,并引发新的贫困。BMI体质指数是通用的衡量营养状况的标准,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多维贫困指数的重要指标。报告显示,2018—2020年贫困村居民BMI指数平均值为23.51,在健康范围内,显示体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报告指出,贫困村居民平均身高表现出明显的代际增长趋势。数据显示,609个贫困村成年样本中,男性平均身高为162.1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52.1厘米。18-44岁年龄段男性平均身高比60岁以上男性高5.9厘米,女性高6.1厘米。与全国居民营养调查数据相比较,18-44岁的贫困村居民男性和女性身高接近2020年全国男性169.7厘米、女性158.0厘米的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由于健康意识、生活习惯、地区病等因素叠加,贫困村居民中高血压、肝功能、肿瘤、贫血这4项疾病的指标异常率较高,存在较高的患病风险,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存在一定的患病风险,血脂血糖等代谢类疾病急需加强健康管理。报告还指出,肿瘤指标异常情况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癌症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

推进医疗保障政策体系建设同时,更加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曾是不少贫困家庭的心头事,也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

报告回顾了中国健康扶贫之路。2015年,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提出,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扶贫政策。2016年,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扶贫工程”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提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并启动大病专项救治试点。2017年,国家提出对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

此后,健康扶贫政策出现了精细化、可操作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向。2019年,国家在推进医疗保障政策体系建设的同时,更加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力图通过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来有效减轻医疗成本。

以政府保障为主的健康扶贫模式,主要通过制度化方式提升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健康服务。2020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个,乡镇卫生院36112个,诊所和医务室240993个,村卫生室616094个。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负担近3300亿元,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群众精准脱贫。

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健康扶贫,通过共同努力,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拓展了健康扶贫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报告显示,平安健康守护行动为609个贫困村举办免费体检,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1210所,培训村医11175名。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旗下的移动检测车离开后,配备智能化检测设备的村医、村卫仍然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体检结果,科学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帮助贫困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管理。

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高村卫生室的数字化建设水平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中低收入群体因病返贫的风险仍然存在,疾病监测和早期干预的客观需求在增长。如何积极推进乡村地区健康保障工作,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创新手段?

报告建议,要做好乡村健康数据的持续跟踪。各组织和机构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时,要做好不同群体的分类分批服务。对已患重大疾病、慢性病和疑难疾病的贫困边缘人群进行重点监测,针对农村地区高发疾病,不断积累、维护和开发数据,建立智能化动态监测系统。

农村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赋能。报告建议,一方面要向农村居民提供准确、快速、便捷的健康体检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治疗水平。建议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动员各方力量,逐步提高村卫生室的数字化建设水平,通过建立互联网医院,开展线上问诊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为农村居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异地就诊服务。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健康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报告指出,健康体检特别是大病重病的尽早发现,能够有效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报告建议,“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需要从健康中国战略“治未病”的理念出发,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与生活方式,习得基本医疗卫生知识与科学保健知识,实现医疗救治和健康预防并举的全民健康覆盖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制度体系,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城乡共同富裕。”上海社科院项目组表示,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借助数字化手段,积极提升智能化健康保障水平,创新发展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特点的健康服务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责任编辑: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