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我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7年底增加59.4%。”4月8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透露,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7.2万对,是2017年底的6.1倍。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过90%的养老机构都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王海东指出,经过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医养结合将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服务衔接,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目前,我国形成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四种相对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规划,并写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提出多项措施。其中,医养结合已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医院床位设置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建立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制度,鼓励医师在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我国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养签约合作服务指南,制定了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和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的基本标准,制定了《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居家医疗服务参考项目(试行)》,为老年人享受全流程、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了标准、规范和保障。
王海东表示,我国老年人大多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我国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还是居家和社区。
近年来,我国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建立全国医养结合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体检免费服务。
同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努力做到慢病有管理、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
针对老年人迫切需要的上门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以规范居家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增设养老床位,提高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可及性。同时,大力支持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延伸的医养结合服务。
王海东强调,我国支持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规定可以享受优惠税费、土地等政策。强化医保支持,以前新办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定点申请时间比较长,现在只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式运营三个月后就可以申请医保定点,医保部门要在三个月之内进行医保定点评估。通过“放管服”的改革措施,社会力量兴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得到快速发展,占比超过70%。
目前,医养结合机构还存在一些痛点和堵点问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表示,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大部分医务人员是全科医生,无法提供较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服务;有些医养结合机构不能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医护人员缺乏标准化能力体系,也缺少继续教育和长期终生教育的机制;医养结合机构之间缺乏连通的工作平台和互助机制。
针对以上痛点,去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的支持下,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开展远程教育,提升医护人员质量,帮助建立能力体系;针对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远程康复指导,提供会诊和转诊通路。据悉,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中心与全国530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合作关系,当医养结合机构中的老年人出现病情变化时,可以通过搭建顺畅的转诊机制,将老人转到就近的高质量医院就诊。(记者 孙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