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无烟政策的推行,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烟草的态度和行为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烟民加入戒烟行列。但目前我国吸烟者数量仍然较大;尽管多地已实施最严控烟措施,一些餐厅、写字楼等场所执行效果仍不理想。“无烟中国”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有超3亿烟民 控烟戒烟刻不容缓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研究表明,我国2019年因吸烟导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超过55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2%;心血管病超82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72%;肿瘤疾病超9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8.45%。
据北京市控烟协会统计,写字楼及办公场所、餐厅等是目前被投诉举报吸烟最多的地方,超过投诉总量的一半。“这些场所由于其自身特点,都是室内吸烟的‘重灾区’,监管、取证等问题也成为控烟道路上的‘绊脚石’。”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说。
北京市控烟协会秘书长崔小波介绍,在中国医疗费的支出中,男性的就诊和住院费用均高于女性,与男性整体吸烟率高于女性相关,整体归因于吸烟的比例为10.97%。崔小波说,2015年我国吸烟引起的超额医疗支出约2870亿元,吸烟所增加的医疗费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7.24%。
数据显示,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控烟戒烟已经刻不容缓。
吸烟是一种疾病 需科学介入更需“群体改变”
在无烟政策的推行下,伴随人们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公众对于烟草的态度和行为也在发生改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开展的成人烟草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戒烟者在所有吸烟者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从2014年的14.9%到2019年的31.3%,提高了16.4个百分点。
专家介绍,烟草中的尼古丁成瘾性很高,戒烟难度大,单靠个人的毅力干戒,失败率在90%以上。据北京市控烟协会的调查,中国有28%的吸烟者在过去6个月内曾计划戒烟,而其中真正采取行动的只有19%。而在日本和韩国,因为有医保政策的支持,有戒烟意愿的人,后面6个月中50%都采取了戒烟行动。这说明戒烟政策会对吸烟者产生重大影响,戒烟障碍是影响戒烟者行动的问题所在。
有着20余年烟龄的李先生表示,自己上学时,宿舍8人中有6个抽烟,在其他人长时间不断怂恿下,自己还是没把持住加入了烟民的行列。“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想抽两根,尤其是晚上和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李先生说,“别人给你递烟,你不抽好像又不合群。烟瘾上来了,高兴了要抽,不高兴也要抽,怎么都有理由。”
李先生说,戒烟的过程很艰难,身体也出现过一些不适的反应,很多次都想复吸,如果不是在正规的戒烟门诊进行科学戒烟,靠自己的意志可能根本无法成功。
“吸烟是一种群体行为,戒烟也需要群体改变。”崔小波说,控烟环境和无烟立法的建设是戒烟者的重要动力来源。无烟环境立法、警示烟盒包装、提高烟草税和卷烟价格、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政策,都能够促使吸烟者下决心戒烟。“没有环境压力下要实现戒烟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控烟戒烟也需政策支持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提出,与既往调查相比,虽然中国人群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控烟目标,即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20%,仍有较大差距。
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负责人储水莲表示,戒烟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直接影响戒烟成功率。“戒烟门诊药物戒烟的标准疗程为3个月,患者要全疗程服药,否则会反复,效果不理想。一个月五六百元,患者大多数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价格,但也觉得不便宜。”
储水莲说:“有的戒烟患者因为经济原因,吃了一个月药,刚看到效果就擅自停药,但应该继续巩固,否则会影响戒烟成功率。”
北京市控烟协会介绍,伴随国际临床戒烟技术和药物的开发,缓解戒断反应的药物不断出现。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非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酒石酸伐尼克兰(处方药)三种,由于不能列入医保范围,只能作为自费药使用。
“在现行医保政策下,由于自费戒烟药很难进入医院药房,许多戒烟门诊还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崔小波建议相关部门探索将戒烟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管理办法和报销次数与报销比例。同时可将戒烟药物纳入定点零售药店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充分发挥定点零售药店便民的作用。(记者强力静、侠克、熊琳、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