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双奥医院”的“双奥医者”

2022-02-15 12:01:37 来源:健康报

记者 郭蕾 通讯员 蔡莹莹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几天前开幕式的顺利举行,国家体育场(鸟巢)FOP医疗站成员、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护士魏晓梅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当天其所在的FOP医疗站无救援任务。

继2008年承担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主场馆医疗保障任务后,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承担着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国家体育场主场馆医疗保障、延庆高山滑雪场医疗保障以及兴奋剂检测3项任务。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50余位医生、护士、志愿者各司其职,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其中,护士魏晓梅和医生李锐是这个“双奥医院”的“双奥医者”。

赛场几分钟,赛前几年功

魏晓梅两次参与奥运会医疗保障任务,她说:“能够为举办精彩的奥运盛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时间回到2008年8月,那时的魏晓梅参加工作不足两年,是一位活泼的年轻护士。当时,她也作为国家体育场(鸟巢)FOP医疗站成员,见证了鸟巢的激动人心之夜。

14年过去,魏晓梅褪去青涩,成长为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护士。“14年间,我不断提升能力,取得了危重症专科护士资质,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灾害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参加了国家紧急救援队,并在捷克学习了航空救援。”魏晓梅说。

FOP是英文“Field of Play”的英文缩写,FOP队员是比赛场地内首先接触受伤运动员的医疗队员。他们第一时间进入场地,判断运动员伤情并及时给予救治。

从发现伤员到治疗伤员,往往只有几分钟。而就是为了这几分钟,冬奥会开始前半年,魏晓梅等医疗志愿者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医院和奥组委为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包括练习英语口语、掌握急救技能、学习冬奥知识和冬奥礼仪等。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在一次次培训和演练中提高技术和队员间的默契。”魏晓梅介绍。

今年1月进驻国家体育场后,魏晓梅等医疗志愿者脱产投入医疗保障工作,医院为他们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同事则积极承担责任,帮助他们分担科室内任务。魏晓梅表示,参加本次医疗保障工作,不仅让她提升了职业认同感,还提高了她的急救技能和团队合作水平。

飞驰雪场守护生命

放下手术刀,走出医院,换上滑雪装备,从一名沉着冷静的医生,迅速变身为滑雪场上的高手。这就是冬奥会高山滑雪医疗保障队队员、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锐热爱的“双重生活”。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李锐与魏晓梅一起,在国家体育场(鸟巢)FOP医疗站参与医疗保障工作;14年后,他站在赛道医疗岗位上,承担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医疗保障任务。

“我为高山速降、大回转、小回转和超级大回转的运动员提供医疗保障。”李锐说,国际滑雪联合会要求,一旦运动员受伤,滑雪医生必须在4分钟内赶到出事地点,对运动员进行施救。但考虑到其他运动员还需要比赛,实际上滑雪医生要在1分多钟赶到现场。

为了提升滑雪技能和急救技能,2018年,40多名医疗技术过硬又有丰富滑雪经验的医生组成了中国第一支滑雪医疗保障队伍,李锐是成员之一。每年冬天,他们都会前往指定地点参加培训。李锐说:“在训练过程中,有的队员受过重伤。但是有些人没有放弃,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手术、康复后,又回到了队伍中。”

雪上项目是速度与技巧的比拼,高山滑雪项目比赛时运动员的最快速度约为140千米/小时。历届奥运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的比例是15%~30%,其中重伤超过1‰。因此,滑雪医生提供医疗保障至关重要。

“当运动员受伤时,医生要第一时间判断其意识、呼吸、脉搏是否有问题。如果意识不清,要考虑到是否排除颈椎损伤,是否要戴好颈托;如果呼吸循环不稳定,要考虑是不是要做气管插管,甚至在雪道上做心脏复苏。同时还要呼叫救援,决定是直升机转运,还是采用其他方式转运。验伤、判断、汇报,这些要在30秒之内做出准确决定。”李锐说,所有艰苦训练,都是为赛时更好地保障运动员安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