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姚常房 特约记者 何丽平
真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各地不断推出“花式”帮扶举措的共同目标。广东省用自己的方式——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用3年时间,初步兑现了这个承诺。
2018年年底,广东省启动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选择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4家县域住院率偏低、服务能力较弱的县级医疗机构,采取“院与院”一对一结对帮扶3年的形式,组团选派医疗卫生骨干人才帮扶医疗水平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希望能够推动县域医疗专科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广东率先探索在省内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打破了以前各医院长期存在的一对多、多对一、松散型、无约束、效果不明显的帮扶格局;探索了一对一、紧密型、职责清、固定帮的帮扶新模式。工作开展以来,群众满意度达到93%,医务人员满意度达到92%。”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3年来,78家受援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人员逐年增长率为36.34%,副高级职称人员逐年增长率为19.44%,中级职称逐年增长率为10.44%。受援医院新建一级诊疗科目93个,逐年增长率为39.73%;增设二级诊疗科目182个,逐年增长率为26.8%;同时,围绕县域居民诊疗需求,建设(完善)薄弱专科664个,逐年增长率为75.55%。
“大病大患也能治了”
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医生张晟来到化州市人民医院开展技术帮扶。
“没想到,一年后,自己成了医院院长,还是医院法人代表。”刚来化州的时候,张晟几乎每天都“泡”在手术室里。那一年,化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量几乎翻了一倍,从前一年的1700台增加到3000多台;骨科的三级、四级手术率也从原来的4%增加到45%。
前段时间,化州市长岐镇一居民的手被上料机的缆线绞了,左上肢一片血肉模糊,家人将其送到化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历经4个小时,顺利修复了患者左前臂及左手骨骼和大面积受损的皮肤,现在患者左上肢功能恢复良好。谈起这次抢救,张晟自豪地说:“现在这样的手术,化州市人民医院大部分骨科医生都可以完成,患者再也不用考虑转上级医院了。”
“我比较喜欢做手术,在南方医院的时候,很多大手术轮不到我。”张晟笑着说,“那时候坐在旁边观摩,手痒痒。”当院长后,张晟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不再做那么多手术了,“光一个人不行,得有队伍”。他慢慢从自己做手术,到带着医生们做,再到放手让其他医生做。
从南方医院来的不仅张晟一人。自2018年以来,南方医院结对“组团式”帮扶化州市人民医院,先后有43人来开展长期技术帮扶,还举办了40多堂博士讲堂,开展新技术多达216多项,从教学转变为技术上传帮带。
“组团式”帮扶政策的援受双方始终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探索多种方式,培养本地骨干人才。3年来,各受援医院招聘和引进人才8315人,逐年增长率为13.16%;到上级机构进修学习7081人次,参与培训、讲座、远程教学达498822人次,逐年增长率为17.73%;组建跟学团队922个,逐年增长率为65.27%,参与跟学团队8678人,逐年增长率为58.56%,全面加强了对受援医院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专家的帮扶下,革新治疗理念和规范流程,化州市人民医院实现了对肿瘤、危急重症等的及时、规范的诊治。“群众普遍赞誉有了‘家门口的名医专家,大病大患也能治了’,对我们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信任度大幅增加,以往一点小毛病就往省里三甲医院跑的现象明显减少。”化州市总医院院长、人民医院党委负责人黄泽红介绍,医院日均门诊业务量从2016年的500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100多人次,已连续3年居全省县级医疗机构第一;2019年在全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2019年医院三级、四级手术量比2018年前提升了137%。
自全面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以来,广东省共选派医、药、护、技专业技术人才常驻人员1418人。同时,支援医院定期根据受援医院需求,选派专家到受援医院开展技术柔性支持,54家支援医院共分919批次派出2425人进行柔性技术帮扶,逐年增长率为85.21%,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1452人,占比59.88%。
“来帮扶的专家们个个都很有情怀,他们不但扎根在我们医院,还跑遍了化州24个卫生院和334个行政村,倾心倾力地帮我们。”只要提到医院发展,黄泽红每次都会首先感谢广东省出台的这项好政策,感谢南方医院领导与专家的无私帮扶。
“兄弟齐心”拧成一股绳
“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如果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收费价格等都到了老百姓可接受的程度,他们就会留在县内看病。”在“组团式”帮扶一周年时,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曾深有感触地表示,实践证明,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已成为破解粤东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难题的一剂良方,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渐显现。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3年来,在强化专科能力建设方面,优化了受援医院收治的病种结构,关注医疗服务技术难度、收治病种广度、学科建议和病例组合指数,提高了收治疑难危重病的技术服务能力。其中,县域内首次开展某项手术或治疗13070例,逐年增长率为39.31%,疑难重症转出率平均为18%,开展内镜、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治疗近40万例,管理重大疾病患者36万多人。另外,结合当地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推广适宜技术2868项,逐年增长率为64.78%。
该负责人表示,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就像兄弟一样,共同研究制订专业需求计划。结合受援医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建设和科研教学管理需求,支援医院落实帮扶人才的推荐和选派工作;同时,突出造血,落实帮扶举措,帮扶工作重点突出提升受援医院的内在动力和造血能力。
各支援医院发挥“大后方”作用,努力形成前后方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化州调研的时候,当地医生经常会提到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书记、现在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朱宏。朱宏多次带领医院相关部门到受援医院,针对帮扶中存在的困难和当地薄弱项,派遣对口专家推进帮扶工作。同时,他又把国家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应用示范项目等众多国家级医疗建设项目,放到化州,以项目带动资源,给当地医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支援医院往往是举全院之力,通过“院带院”“科带科”“师带徒”“手把手”等方式,进行医院大组团、科室大组团、社会组织大组团,不仅增强了帮扶效果,也丰富了组团内涵。
想方设法提升受援医院管理水平,被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视为与技术帮扶同样重要的内容。广东明确提出,各支援团队要“带土移植”三甲医院的科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在帮扶过程中,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工作联系,支援医院指导受援医院增强依法执业意识,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督促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同时指导受援医院完善医疗质量体系与工作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前述负责人介绍,3年来,支援医院为受援医院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达5004份,逐年增长率为247.68%;建立感染防控制度和规章963项,逐年增长率为176.06%;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章1878项,逐年增长率为177.34%;优化就医流程项目683项,逐年增长率为221.18%;受援医院制定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章达8922项,逐年增长率为50.49%。
尤其是在健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双方都下了很大力气。据了解,3年来,支援医院帮助受援医院制订信息化建设计划和方案数逐年增长率为81.96%,协助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和平台数逐年增长率为112.69%,远程诊疗患者达20多万人次。受援医院完成了信息化流程改建、新建项目793项,远程医疗诊疗逐年增长率达18.33%。
刚刚印发的《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广东将通过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等措施,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广东正在拟定工作目标更精准、覆盖范围更广泛、帮扶任务更清晰的新一轮帮扶工作方案,将帮扶范围扩展至妇幼保健机构,实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期待广东的“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在未来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