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四川成都的李蔓(化名)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反映,自己前几天去做核酸检测时,打开一次性采样器的包装,发现刷头有很多掉下的浮毛,觉得十分疑惑。记者调查发现,还有不少网友都遇到过类似的核酸采样器“掉毛”的经历。
受访者供图
网友发言截图
一次性采样器不是棉签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在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虽然采样拭子看起来像棉签,但它并不是棉签,而是由聚酯或者尼龙纤维做成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刷的刷毛也是尼龙的,但采样拭子在制作工程中,是成百万个微小的纤维垂直均匀地覆盖在拭子柄端上面。我们在采样的时间,就像牙刷刷牙,但它是刷我们口腔里的咽后壁取细胞,再把采样拭子放到采样管里去,因为它用的是尼龙和聚酯,所以就很容易脱到保存液里面,后续就由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检测。
轻微“掉毛”是正常现象
为了解开“掉毛”缘由,记者就此事致电了采样器的生产方——扬州市桂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解释,王蔓和网友们所反映的现象,与其说是“掉毛”,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毛”没吹干净。
“采样拭子在制作过程中会有一个植绒的步骤,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头部粘着胶,然后再通过喷的方式把那些绒给喷上去,在这个过程中拭子表面就会有浮毛的产生,但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吹风系统来祛除浮毛。网友们发现的浮毛,应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没能吹干净而留下的浮毛。”
对方还向记者补充,即使采样拭子出现“掉毛”现象,一般数量也不会太多,轻微掉毛都属于正常现象。
采样器为什么不像棉签一样以脱脂棉为原料呢?
根据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吴岳琴等人在2020年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上发表的《采样拭子材质与洗脱方式对表面微生物收集效果》的介绍,在植绒、海绵和脱脂棉的三种拭子材质中,相同洗脱方式下,植绒材质释放率最高,超声洗脱与旋涡洗脱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而且,用植绒拭子采样后经漩涡振荡1分钟,可获得最佳的微生物洗脱效果。(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王振雅 实习记者 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