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九成国人没量过腰围

2022-11-08 15:51:16 来源:生命时报

身材焦虑、减肥减重的话题常年风靡于各大社交媒体,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近日刊登的一项新调查显示,很多国人其实并没那么关心体重,我国成年居民知晓自身体重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1/10。

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的腰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中随机抽取了近18万人,调查他们对自身体重和腰围的知晓情况,并根据性别、城乡等特征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的体重知晓率为45.4%,腰围知晓率为11.6%,知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随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升高而上升。从地域来看,城市居民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的省份是上海市,腰围知晓率最高的是天津市,相关知晓率最低的都是海南省。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保健疗养分会副会长韩萍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说,早在1989年,我国首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就已关注肥胖防控,后来陆续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等,医学界对肥胖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国民对肥胖危害的认识远远晚于对其他慢性病危害的认识,很多人只停留在肥胖导致身材臃肿,影响个人形象,对腰围的忽视更加严重,认为只要做好穿搭就能掩盖腰粗的身材缺点。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对此也十分感慨,他说:“在门诊中,患者肥胖的比例本就比较高,其中70%~80%的男性及50%的女性都属于中心性肥胖,也就是腰围比较粗。但当我问及患者腰围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确切腰围,我就只好问有没有觉得自己肚子变大、腰带变长了。”

腰粗,健康危害大

伍学焱介绍,通常,人们会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来衡量胖瘦程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但是,其中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肌肉含量高的人群,如运动员等,他们身材匀称,瘦体重(反映肌肉重量)多,脂体重(反映脂肪重量)少,虽然BMI可达到29以上,但并不属于肥胖;二是中心性肥胖人群,他们大多四肢纤细,腰围过粗,即将军肚、苹果型身材,这些人即使BMI正常,也属于肥胖,存在健康风险。因此,腰围作为反映腹部脂肪积蓄情况的数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健康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腰围应选择肋骨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中点线(大约在肚脐上方两指处)的围长,注意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多项研究证实,我国成年人的健康腰围是男性小于85 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当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5 厘米,女性大于等于90厘米时,疾病风险将进一步升高。

伍学焱表示,脂肪组织作为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反应,进而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相较而言,堆积在腰腹部的脂肪与疾病的关系更为紧密。

心血管更受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腰不粗的肥胖人群相比,腰粗的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加29%、30%、3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大腿细腰围粗(中心性肥胖)的人相比,大腿粗腰围细(梨形肥胖)的人患高血压风险降低48%;大腿粗腰也粗(全身性肥胖)的人风险降低20%。

患癌风险更高。脂肪大量堆积在腰腹部会导致内脏脂肪增多。适量的内脏脂肪能对器官起支撑保护作用,但堆积过多就会给器官和血管带来沉重的压力。比如,当脂肪堆积在肝细胞中,就会引发脂肪肝。一项发布在英国《生物医学中心·癌症》上的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1厘米,患肝癌的风险会增加2%。韩国嘉泉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腰围与胃癌、结直肠癌、肾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牵连认知功能。美国《神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心性肥胖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认知水平。英国《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与腰围不粗的肥胖女性相比,腰围粗的女性患痴呆症的风险高39%。

死亡风险更高。美国《内科学文献》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正常腰围者相比,女性腰围大于90厘米、男性大于110厘米,死亡风险升至1.5倍;极粗腰围,死亡风险可升高至两倍。

吃好睡足能控体重

一些研究曾指出,亚裔人群更容易出现中心性肥胖。但目前大多数国人并没有认识到控制腰围的重要性。专家们表示,未来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引导,除了关注肥胖问题,还要不断细化健康目标,进一步倡导居民养成定期监测腰围的习惯,可在社区等公共场所推广腰围尺,呼吁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治、科普教育中强调腰围重要性。

韩萍说,自我监测腰围其实并不麻烦,它不像血糖、血压那样天天变化,监测频次可因人而异。体重、腰围都正常的人,监测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2~3月或6个月一次,由于遗传因素很容易发胖的人群要更加留意身材变化;慢性病人群需要依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如糖尿病患者监测相对频繁,要1个月量一次;对于正处在减重管理的超重肥胖人群可能就要更频繁一些。此外,日常中做好以下几点,有助控制腰围。

压力别太大。当人们压力过大时,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导致肥胖;还有些人压力过大时会出现暴饮暴食,从而加重肥胖风险。建议大家积极调整好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不仅能让生活工作状态更佳,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相关疾病。

减少久坐。任何一种运动方式都对控制体重有利。值得提醒的是,久坐的人很容易变得“腰粗屁股大”,应每隔1~2小时起身站立或活动5~10分钟。

吃些全谷物。控制体重和腰围,需要在控制饮食总热量的同时,让食物品种更多样,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均每天最好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多吃些全谷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减轻腰腹“负担”。美国《营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表明,适当多吃些全谷物,腰围不易增加。

保证足够睡眠。英国国家膳食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只睡6小时的成年人,腰围比每天睡9小时的人粗3厘米,因此保证充足睡眠对预防腰围过粗很重要。一项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还发现,夜晚长期暴露在光照下的人中,有16%的腰围大于88厘米,灯、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影响内分泌代谢,导致腰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