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健康 家居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一台京剧大戏如何百炼成“精”

来源:光明网 2021-11-23 08:22:43

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剧《大漠苏武》今年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日前,主创团队持续开展紧锣密鼓的排练。记者走进国家京剧院排练厅,探班《大漠苏武》精雕细琢的各个环节,在戏里戏外见证一台京剧大戏如何百炼成“精”,近距离感受京剧的幕后魅力。

十年磨一戏

从《大漠苏武》初演到今年复排恰好十周年。古有十年磨一剑,今有十年磨一戏,本次复排复演让新老观众充满期待。

“且不说在前期创作阶段,编剧、导演高牧坤老师经过了六年的酝酿、创作和反复修改,单是成功演出后到今天的十年间,围绕该剧进行的研讨、打磨已经不计其数了。”《大漠苏武》苏武扮演者、京剧奚派领军人物张建国对比初演和本次复演的感受,直言主创人员在对角色、剧情的理解以及表演的张力、成熟度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他指出,大家都在与大戏一同成长,这一点在胡阿云扮演者、青年演员郭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十年前,因为年轻,曾有人质疑她的情感表达、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如今再挑大梁,让人刮目相看”。

排练中,进行到《不堪回首往事谈》唱段时,张建国与郭霄的细腻表达着实让记者眼前一亮,直击心灵。

本来是两人的轻松闲聊,胡阿云迷妹般地讲起儿时从父亲那听到的苏武当年宁死不屈、“断水断粮数日不死”等传奇经历,撒着娇让苏武讲讲过去的事,苏武笑着说“不说也罢”,胡阿云则以“不嘛,我要听”继续求他讲。就在这短暂的间隙,记者注意到张建国(苏武)的眼睛红了。层层递进的情绪,几乎能瞬间抓住观者的心,让人看一眼就会随之入戏,无法自拔。而他的对手郭霄(胡阿云)也随着他讲述“草根树皮肚里填”等不堪回首的往事由喜而悲,眼眶湿润。这些平时看戏极易被观众忽视或不易察觉的细节,即便在排练中,他们也力求做到极致。“入戏,不单是程式化的手帕抹泪,更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用心用情,这是唱戏的基本要求,也是郭霄和很多年轻演员近年来不断突破和进步的地方。”张建国说。

细节定成败

排练过程中,很多瞬间令人印象深刻。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或许一些看似寻常的排练画面恰恰是这个团队将大戏磨成精品的秘诀所在。

排练厅内,京剧表演艺术家、76岁高龄的高牧坤一把凳子、一张课桌面向排练场地而坐。排练过程中,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演员,时而嘴角上扬,时而表情凝重,不时地在小卡片上写写画画。记者注意到,每次换场或停顿,高牧坤就显得格外忙碌。有时是演员主动跑过来,俯下身子或蹲在地上比画着问东问西,他也比画着回应、说戏;有时他会挥挥手,把某个演员叫到身边交代几句,演员便到旁边微调动作,嘴上念念有词。

其实,不只是高牧坤,短暂停顿时,乐队老师们也会跟演员有很多互动,“节奏稍微调整一下”,演员立马心领神会,“好,我慢了是吧?再来一遍”。

排练进行中,有个小插曲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演员演唱时,高牧坤突然喊着“停停停”拍案而起,转身对着后面说:“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每个岗位都要敬业,要严谨。”事后,记者问起高牧坤为何事发火,他显然已经将其抛掷了脑后,旁边人提醒后,他才想起当时是因为演员的话筒出现了短暂没声的情况,“戏一开场,任何环节都不允许出现差错,任何瑕疵都是导演的责任。排练时有问题你不提醒,正式演出再出问题就是舞台事故了”。说到这里,高牧坤还不忘“自我检讨”一番:“我这人脾气不好,看到不好的现象容易急,必须要说出来,有时也得罪人。”旁边的年轻演员告诉记者,“高先生是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着急,对事不对人,他希望国粹经过一代又一代戏曲工作者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好”。

泪洒排练场

2021年,杜近芳、刘秀荣、朱秉谦等京剧名家相继离世,这让高牧坤感慨万千。“老一代京剧人越来越少,有些经典几乎成了绝唱,京剧传承势必会面临一些困难。”他说,“我们这些老同志不仅要站好岗,发挥余热,还要为戏曲的守正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高牧坤坦言,创作《大漠苏武》,一方面是避免京剧话剧化的尝试,通过自己的创作呈现戏曲本身的优长,通过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展现剧中情节所阐述的人文主义,“戏曲是虚拟的、写意的、唯美的”;另一方面也在避免完全走老路,该剧虽然对马派《苏武牧羊》有所继承,但在主题、唱腔等各方面都有符合当下语境的全新表达,是为张建国、郭霄等演员量身打造的新编戏。

早在探班前就听说高牧坤老人多次泪洒排练场。探班当天,目睹了他的动容之后,原以为他是随着剧情走向,被演员的表演所感染和打动,而答案并非这么简单。“作为导演,我已经前前后后看了十遍、百遍,每一次看都会被感动。但是与其说我的泪是为剧情而流,不如说是为这些演员、乐队和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者而流。”高牧坤说。大戏得以流传、戏曲有人传承才是他最为之激动的事。

当天排练结束后,高牧坤难掩激动之情,在与年轻演员的交流中,他深情分享了十年前挑灯创作该剧的经历。《大漠苏武》历经十年考验,依然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这让他感到欣慰和自豪。年青一代短时间内就把整台大戏呈现得如此完整、到位,更让他为之欣喜。他鼓励年轻演员,深入理解和学习苏武受尽磨难,气节不改,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大义记心间的精神,增强使命感,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为戏曲传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排练场里,围绕一出大戏,生旦净末各个戏曲行当,老中青几代演员,乐队、音响、道具、服装等各个工种各司其职又群策群力,为把精品大戏在舞台上完美呈现,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工匠式的精雕细琢。(刘平安)

  责任编辑:蔚广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