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云端”齐聚,同步收看这堂思政大课,其形式之新颖,内容之丰富,让人意犹未尽,通过这次活动,学校思政课教师都有哪些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松梅
9月15日晚,我在线收看了河南省2022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这是一堂温度与深度并存、趣味和意义同在、欢笑和泪水交织的思政课,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追寻足迹看我壮丽河山,牢记嘱托践行立德树人”是这次思政大课的教育主题。在这次直播课上,四位优秀的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主讲人分别从“河”“山”“树”“人”四个角度给大家别出心裁地上了一堂思政大课。讲述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河南故事,情感真挚、看点满满。这堂思政大课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深挖河南思政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和丰富素材。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会明确责任担当,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把素材准备好,把逻辑梳理好,把理论贯彻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寓情于课,寓德于课,寓教于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认真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挑历史重任,做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年轻一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梦玥
2022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以“追寻足迹看我壮丽河山,牢记嘱托践行立德树人”为主题,讲述了“河”“山”“树”“人”四堂思政课,观看过后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要敢于创新,勤于实践。面对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关切青年学子的困惑和心声,不断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夯实以思政课程为主干,以课程思政为协同,以新时代伟大实践为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体系。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从“纸上谈”变成“实践行”,让思政课有声有色动起来,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树立格局、涵育情怀、激励担当。
其次,要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坚持“教学相长”的发展理念,用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真正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教书育人、为人榜样的基础。作为青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拥有行为示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从专业方面带动学生、教导学生,也从为事、为人方面引领学生、影响学生,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感染力。
思政课教师应该是能讲清楚说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经师”,更应该是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跟中国共产党前行,以自身言行一致的表率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的工作中应当努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云鹏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2022年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歌曲《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听着词曲,我的心灵得到了又一次的净化和提升,联系到自己,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应该勇于担当新时代的使命责任,继承发扬好“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用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者。从而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文博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政课专任教师,我认真观看了开学思政第一课的直播,被精彩的讲解深深吸引,受益良多。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对“大别山精神”的深刻感悟。“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2012年11月7日,在“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四句话16个字。
这十六个字字字千金,时至今日,“大别山精神”依然绽放着耀眼的光芒。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坚守的信念;站位高远、视野广阔、胸怀全局,是需要继续发扬的风格,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团结奋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根本保证;勇当前锋对信阳这个经济欠发达、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来说,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
2022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把红色足迹搬到了思政舞台之上,为青年学生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火种,扬起了奋发向前的风帆,中原大地汇聚起了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牢记时代重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矢志奋斗、砥砺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晓阳
黄河水奔腾万里,滋养着中原大地。无数个有情有味的红色故事在河南这片热土上书写,时刻激励着、鼓舞着一代代中原儿女不忘初心、奋进前行。
踏上追忆中国精神的岁月路,聆听河南故事、传承中国精神。4堂主题思政课,6个节目,以“河”“山”“树”“人”为主题,以大中小学师生入脑入心的表演为载体,以学生为主角,通过黄河之畔的“大思政课”——有知有味篇章,解读了自强不息、坚强不屈的黄河精神;通过大别山麓的“大思政课”——讲透讲活篇章,解读南水北调移民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通过焦桐树下的“大思政课”——至情至深篇章,解读了焦裕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走近人民的“大思政课”——见实见效篇章,解读大别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一堂堂思政课有根有魂站了起来、有声有色动了起来、有理有据实了起来。
一个个主题活动、一次次红色之旅、一场场话题讨论、一堂堂生动实用的“大思政课”,为青年学生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火种。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要把所学所感所悟,进一步践行于课堂之中,为知识运用赋能,让核心素养生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 燕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是无比幸福的,而作为这崭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是要积极向上,树立目标理想,好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2022年是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年份,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内心甚是感触,面对党,更是感激不尽,倘若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自然也就没有如今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因而,我们要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当下就要不断地接受教育的浇灌,茁壮成长,向着理想目标前进,热爱祖国热爱党,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未来有机会向党向祖国展现自身最大的价值表现。
所以,观看开学第一课,不论是哪期的主题,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感悟和深思,向我们呈现出节目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因此这是个非常值得学生们用心观看的专题节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 岳喜玲
开学思政第一课中,刘嘉尧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细节入手,挖掘承载红色故事的小事物背后的思政元素,以小见大。张珺倩老师讲述了大别山精神,同学们仿佛回到了红色年代,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刘宁静老师对焦裕禄精神的解读让人深刻感受到生逢伟大的时代的幸福。侯丽羽老师则让学生讲述亲身经历,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让大道理贴近生活。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素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执笔之手书写新时代初心和使命的动人旋律,以更昂扬的精神状态,寓教于课、寓乐于课、寓情于课、寓理于课,让学生喜欢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挑历史重担,做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中国少年,做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年轻一代。(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