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健康 家居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中华网河南 2020-11-18 10:32:04

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亦是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高标准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同时,尽早启动“十四五”规划,为未来发展占得先机,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的工作。恰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此关键时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未来5到15年,中国将怎样发展?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要回答的主要命题。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60条、2万余字,紧紧扭住发展这条红线,重点突出了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解答了“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一命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及时对所处发展阶段作出分析判断,确定阶段性的任务,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百年大变局叠加全球大疫情,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了,发展理念、思路、方法也要随之变化。新发展阶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着崭新的时代要求。新发展阶段是承载现代化目标的阶段,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的阶段。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无不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方位。

新发展理念解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一命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5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的实践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完全是科学的、正确的。放眼“十四五”乃至更长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更加注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次规划《建议》从12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这12部分总体上就是按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的,真正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新发展格局解答了“如何实现发展”这一命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今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项战略部署。 立足新阶段、应对新变化的主动抉择,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指明了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言以蔽之,这三个“新”,深刻回答了我国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解决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接续即将挥就的百年史诗,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篇章,因此,我们应提高政治站位,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同时,还要深入学习“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等场合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精神,在学深悟透这些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围绕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三大课题,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谋划好“十四五”发展目标

人的一生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国家如此,高校亦是如此。我校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首先要明晰学校升本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概括来讲,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郑州,面向河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定位是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办学层次定位是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与多种类型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这是我们总体的历史定位,当然我们还要结合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教育系统的“十四五”规划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要想编制好我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首先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广泛深入调查,在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擘画发展蓝图。

一是坚持科学定位和特色办学。瞄准“对地方经济社会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办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学科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内涵,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作用,彰显办学特色。

二是坚持承前启后和有效衔接。“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既要坚持与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又要注意与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相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三是坚持系统全面和统筹规划。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切实建立起各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相互配套的体系,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和凸显优势。要及时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准确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客观分析本单位现有基础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的引导、规范和监督作用。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和战略布局。要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为动力,加速结构调整与优化,强化战略布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同时,在编制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还要遵从一些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学校办学的历史,使学校在继承中发展,同时,客观准确地判断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困难,给学校准确定位。

二是科学性原则。要从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求推动学校发展的策略,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

三是民主性原则。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全员参与,只有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发展目标才能内化为师生行动的动力。

四是协调性原则。学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理清头绪,明确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协调诸多要素,使学校呈现和谐发展的局面。

五是可持续性原则。要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利用现有发展优势,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有足够的空间和后劲。

三、注重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规划好“十四五”发展路径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解决了学校“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之后,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如何实现发展”。“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是重要内容。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正因此,“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学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将坚持抓重点、重点抓的工作思路,找准差距,补齐短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把学校“十四五”规划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紧密结合,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通过外引内培多种方式,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根据各二级学院实际情况确定外引和内培的数量,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有意向的高层次人才包括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引进来,同时,制定教师培养制度,激励教师提升学历、提升层次。形成和聚集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打造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且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二是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目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科学框架结构,“十四五”期间,我们不仅要把现有的专业规划好、发展好,同时要有所侧重,推出一批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重点专业。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建立紧密对接郑州市、河南省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本科专业,适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多种学科融合发展、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有所为,有所不为,凸显我们学校的特色专业,并将其做大、做好、做强。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协同育人能力。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重点构建三项推进机制,其中一项是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引导各类学校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有1200多所应用型高校,其中600多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趋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围绕专业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深度合作,以实现校企双赢、共生共荣。

四是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产教融合侧重于教学,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引,紧密结合郑州市经济、产业、企业及文化发展情况,专业对接产业,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校企合作途径,找准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切入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五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探寻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所以,教学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以服务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可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比如设置工作室、创建校内外实习基地、产教融合等。学校应下大功夫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为郑州市、全省、全国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六是营造良好氛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政策,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保障,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创新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型科研团队;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承担更多的横向项目;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出台激励措施或制度,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让适合做科研的教师专心做科研、愿意做科研。

七是加强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制度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方式转型,促进管理精细化。尤其要强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持续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活力。

八是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四五”时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引导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分析研究新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群体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教育理念、内容、手段、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倾注精力、花大力气来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修德、敏学、笃行、拓新”的校训植根师生心中,体现于点点滴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家国情怀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九是为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建设要全面加强,要不断强化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引导党员干部和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论武装要走深走实,坚持主动自觉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组织基础要更加牢固,坚持设立学校基层党建活动专项经费,继续开展“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规范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清风正气要持续上扬,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各项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和巡视巡察整改成果,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建责任要越压越实,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学校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十四五”发展规划是事关学校未来五年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部署,是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我们将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厘清思路,科学编制,为学校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汇聚起全校师生的磅礴之力,奔向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周春辉)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