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党建

健康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国防军事

甘肃临泽板桥镇中心小学:“成长导师”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护航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06-10 09:08:05

“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孩子现在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完全适应了寄宿生活。”近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学生小清(化名)的父母专程来到学校,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谢意。

原来,小清在来中心校就读之前从未离开过父母,升入三年级到中心校寄宿就读以后,每天哭着闹着要回家见爸爸妈妈。家长和老师反复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小清的母亲只能放下手中的农活到校“陪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2个月。

为了让小清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正常寄宿就读,板桥镇中心小学安排班主任和党员骨干教师担任小清的“成长导师”,全天轮流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协调为小清和她的母亲专门安排了一间宿舍,并将她的母亲安排到学校餐厅打工,方便照顾小清的同时也能赚钱补贴家用。

近两个月的时间,小清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已逐渐融入到班集体,也习惯了寄宿就读生活。这是板桥镇中心小学设立“成长导师”为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护航的一个缩影。

板桥镇中心小学校长汪永海介绍,近年来,随着乡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板桥学区为例,全学区共有学生675人,其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就有150多人,占比近23%。

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也制约了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秉承的工作理念。”汪永海说,结合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摸清了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由学校党支部牵头为150多名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并建立健全关爱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各项关爱行动。

“在走访过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家庭,了解他们家庭的真实情况以后,我才对‘成长导师’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校“成长导师”白玲老师说。

白玲打内心深处认可“成长导师”这个身份,源于一次家访。

那次家访,她驱车10多公里来到板桥镇土桥村她班学生小妍(化名)的家里,面对突然出现的老师,小妍和她的爸爸都有点不知所措。经过一番交谈白玲才知道,原来,小妍的父母在她5岁时就已经离婚,离婚后母亲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小妍,现在她和爸爸、奶奶一起生活。

小妍的奶奶告诉白玲,去年暑假她意外摔倒受伤,一直在家静养。小妍说什么也不让她下床,天天准时做饭照顾她。“奶奶,除了爸爸,只有你是我最亲的人了,我会一直守在您身边……”听着孙女懂事的话语,小妍的奶奶泣不成声。

面对此情此景,难以言说的痛苦和心酸涌上了白玲心头。此刻,白玲深知“成长导师”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做好“成长导师”信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牵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白玲说,身为“成长导师”,一定要让这些孩子感受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用心用情关爱他们健康成长。

实际上,特殊关爱行动开展以来,学校要求每位“成长导师”人手一册《特殊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记载》,及时记录教育策略、教育效果与经验,为特殊关爱行动积累宝贵的教育财富。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李宝每周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心理疏导,每月每生至少开展一次谈心辅导,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与此同时,“成长导师”积极指导学校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期等特殊日子,通过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亲情书信或进行一次视频通话等方式,表达个人感恩之情,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和共识。

此外,学校还主动联系社会慈善机构,借助社会力量助力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目前已累计募捐20多万元物资。实实在在的捐助,温暖了孩子的心灵,也让他们更有自尊、更有信心面对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学校健全关爱长效机制,安排‘成长导师’精准施策,为他们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汪永海说,下一步,学校将稳步推进“成长导师”工作,切实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以高质量的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苏兴洲 张兴君)

“成长导师”定期与结对帮扶学生谈心谈话 板桥镇中心小学供图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