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党建

健康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国防军事

两会特别报道|“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回答《中国文化报》记者提问引发热议

来源:人民号 人民日报 2022-03-15 06:02:22

记者在“委员通道”上向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提问 田福良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最后一场“委员通道”开启。

本场“委员通道”上,《中国文化报》记者向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提问:“从‘考古盲盒’的大热,到全网挑战‘青绿腰’,近年来,文博领域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由文物衍生创作的传统文化节目、文创产品不断‘出圈’,优秀传统文化愈发深入人心。对此,您有怎样的经验和思考?”

马萧林回答,近年来从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热播,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的“出圈”,再到文创产品“考古盲盒”的火爆,足以看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待。这也促使文博人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跨界合作,不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马萧林总结,这些成功的案例,是因为做到了3点:

一是深挖内涵,让文物“潮”起来。“我们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比如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就是把考古代表的传统与盲盒象征的时尚结合起来,碰撞出火花,让大家体验到了发现‘文物’的惊喜感、代入感和满足感,激活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奋点。”马萧林说。

二是创新表达,让文物“活”起来。《唐宫夜宴》就是从展示的文物中获得了灵感,让一群彩绘陶俑从博物馆里“走出来”,幻化成鲜活生动的唐宫少女,还原、活化历史场景,瞬间唤醒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产生情感共鸣。怪不得不少网友惊呼:“原来古老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这么时尚!”

三是科技赋能,让文物“动”起来。新技术为沉浸式体验提供了发展空间,让厚重的历史文化能够穿越时空,古今对话变得真实可感;新媒体又让文化精品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传播出去,形成网络顶流,引发公众“围观”。

马萧林介绍,去年,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让海内外观众感受到了老家河南的文化魅力。如今,河南将借文旅融合的东风,用活、用好丰厚的文物资源,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让更多沉睡千年的历史图景生动再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文物将不再是尘封的记忆,会以更多鲜活的姿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从‘活’起来到‘潮’起来的也不单单是文物和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心中泛起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马萧林说。

责编:贾亭沂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