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党建

健康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国防军事

重磅!河南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2022-10-13 13:53:25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日前,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实施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计划”)。

《通知》指出,“计划”要以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分级分类培养培训体系,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力推动新时代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计划”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完善国家、省、市、校分级分类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制度,不断优化教师培训内容,积极探索教师精准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国家培训项目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支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1+X 证书制度师资、名师名校长、培训者能力素质提升等;突出省级培训项目重点覆盖,重点支持省级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专项培训;强化市县级和校本培训项目联动保障,重点支持开展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等专题培训,实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全员覆盖。到“十四五”末,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高,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双师型”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5%。

《通知》说明,“计划”实施要遵循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实施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注重提质增效;坚持需求导向,分级分类实施的基本原则:

在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实施重点方面,要对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支撑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在深化改革创新,注重提质增效方面,要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等任务,推进教师培训关键环节改革,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对接我省战略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需求,创新设置项目,促进校企双向交流,持续强化返岗实践运用成效,提升培训质量与效益。

在坚持需求导向,分级分类实施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根据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求,教师、管理者和培训者等不同群体需要,精准分析培训需求,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分级分类实施培训项目,加强过程管理与诊断改进。

《通知》明确,“计划”实施要重点完成完善教师培训内容、探索教师精准培训机制、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三项任务:

在完善教师培训内容方面,《通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铸魂育人,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加强“四史”教育,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对接新专业目录、新专业内涵变化,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需求,把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等纳入教师培训必修模块,提升教师育训并举的能力。增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推进教师理念转变、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提高教师参与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组织参与结构化模块式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材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心理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培训。

在探索教师精准培训机制方面,《通知》要求创新教师培训形式。精准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综合采取线下集中研修、网络研修、结对学、跟岗研修、顶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创新开发培训方案,健全需求导向、任务驱动、形式多样、训后跟踪的培训机制,建立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注重提升“双师”素养,强化教师到行业企业深度实践。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持续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推进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 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加强区域协同合作。积极与教师培养培训资源丰富的省份联合组织实施教师培养培训项目,强化经验交流。利用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方式,动员省内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新疆等地区,在师资培训的网络课程、授课专家等方面建立区域间资源共享。

在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方面,《通知》要求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基地。加强“河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健全质量监控、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实行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争创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学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加大培训专家团队建设力度,提升培训队伍的培训项目设计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充实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教师培训专家库,聘请技术能手、职教专家和行业企业高水平人员参与教师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专家队伍。培训基地要加强相应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组建专业化培训团队。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集项目管理、线上培训、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线上平台,构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开发一批教师培训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通知》提醒,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职业学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统筹分工、强化监督管理、严格经费管理,要依据“计划”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好各项工作。根据事业发展和培训需求,于每年12月20日前制定次年实施方案并按要求报省教育厅备案。

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指导方案

“十四五”时期,以加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结合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国家级培训项目和省级培训项目,形成分层分类、动态调整、持续优化更新的教师培训项目运行机制,实现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目标。

一、“三教”改革研修

1.课程实施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岗位辅导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课程思政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案编写与实施、新型活页式与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与使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实训实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等。

2.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德育研学等形式,分阶段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编写思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中职数学等7门公共基础课,高职英语、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教案、教学案例开发设计等。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项目实操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制度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应用、在线教学组织实施和平台使用、混合式教学组织实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AI(人工智能)、大数据思维及数据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

4.1+X证书制度教师培训。遴选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联合研发、合作培训、岗位实践等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融合、模块化教学方式方法、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培训课程考核评价等。

5.访学研修。遴选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到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优质学校、学术和科研机构及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学,采取结对学、联合教研、顶岗研修等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课程开发与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教科研方法等。

二、名师名校长培育

6.名校长(书记)培育。遴选职业院校校长(书记)参加培训,通过集中研修、网络研修、跟岗研修、考察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育,内容主要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政策、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院校治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组织领导与实施、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等。

7.名师(名匠)团队培育。面向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定期团队研修、项目研究、行动学等方式,进行为期3年的分阶段研修。“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教学资源研发、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技能传承、积累与开发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思政教育、团队建设、模块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等。

8.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训。面向全省职业院校名师和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等方式,分层分类实施。突出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名师和骨干教师引领和示范等,其中专业(技能)课教师培训内容以专业教学理念、教学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提升等为重点;公共基础课培训内容以师德素养、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实施及教学研究能力等为重点。

9.培训者团队建设。面向省辖市级职教师资培训工作负责人和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管理人员、骨干培训教师,通过集中研修、网络研修、项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阶段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基地建设、需求分析方法、模块化培训课程设计、绩效考核评估等。

三、校企双向交流

10.教师企业实践。选派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到国家级和省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采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顶岗、参与研发项目、兼职任职等方式,开展企业跟岗实践,可分阶段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11.产业导师特聘。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工作。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建设等方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承担不少于80学时/学期的教学工作,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

12.“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面向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采取“学校+企业”或“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模式,理论学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院校基本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等;专业技能课程采取选派企业技术骨干以“师带徒”模式指导和研修小组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专业相关先进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岗位规范、管理制度等。

四、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13.教学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面向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干部开展能力提升培训。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考察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法规、职业院校治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中高职衔接、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课程思政等。

14.教科研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面向各地市县职业教育教研机构教研员及职业院校负责教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合作研究的形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职业教育项目和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奖培育等。

15.职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面向职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德育管理人员。采用集中研修、网络研修、案例研讨、互动体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和学生管理、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等。

16.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面向职业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采取集中研修、网络研修、案例研讨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和我省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青少年成长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主要心理问题及特征、个体及团体辅导方法、心理问题诊断及干预等。

17.国(境)外专题研修。面向职业院校,分层分类分批遴选教学管理干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等赴国(境)外开展专题研修。采取集中研修、考察交流等形式进行专题研修,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经验、专业建设交流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等。

  责任编辑:news1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