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3岁保安徒手接住4楼坠落女子的新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溧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市公安局有关人员专程找到伏国林,对他见义勇为的精神表示肯定并进行了奖励。
古稀之年本是需要他人照顾的年龄,但伏国林看到他人遇到危险,丝毫没有犹豫,果断地前往救助。当记者问到伏国林怕不怕时,他回答道“那个时候我一点不怕,我只考虑这个人掉下来的性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颂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见义勇为者是社会正义的代名词,是平安建设的中流砥柱,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我们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让见义勇为蔚然成风。
见义勇为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均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不是强者的“专利”,弱者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见义勇为。只要心中有向善之心,只要心中有急人之念,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见义勇为者,每一种形式的见义勇为都会给社会添温暖、加关爱,弘扬正能量!小到年幼的孩子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大到古稀之年的老人跳河救人,人人都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然,社会鼓励“勇为”,却并不鼓励“盲为”。“勇为”是担当,是责任,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大爱。“盲为”是冲动,是苦果。伏国林老人的“勇为”能够成功,是有其基础的,他身体硬朗,在家闲的无聊找了份保安工作。不只如此,老人的体型比较高大,在接坠落女子时,能够安全救助。
“正气凛然,挺身而出”应该大力弘扬。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要及时弘扬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精神,让见义勇为者身上所体现的英勇无畏、匡扶正义的鲜明品格,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温暖纯良,从而激发起自身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推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不断涌现,最终凝聚成社会正气,使民族生生不息、国家兴旺发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无论是面对突发事件还是在危急紧要关头,我们都需要并期盼着见义勇为者能挺身而出、施以援手。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或许也有这种感受:路见不平,却很难“一声吼”。毕竟,见义勇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要承担起善举背后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和伤害。进一步健全完善的法治体系,是激励全社会投身见义勇为事业的重要保障。通过法律条款和公正裁判强化对见义勇为行为的鼓励和保护,为社会善行义举进行法律托底,从而有效破除“见义不敢为”的风险困境。
每个人,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都难免会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处在困境中的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此时的一滴水、一口粮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城市的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需要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凡人善举、平民英雄。让我们积极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让人人向善、人人行善成为社会风尚,当它蔚然成风,也就照亮了社会前行的路。(尉氏县朱曲镇人民政府: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