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高人隐于市井。估计这个小区的人也没想到,在那样一个普通的居民楼里,住着这样一位市井高人。李现杰,李氏膏药传承人,先后向国家申请6项专利,其中配方专利4项,技术工艺1项,机械设备1项,国家注册商标证书现杰、现杰医药、冷逍泰、帖拐李、舞名膏、李克勋家、李家传等10余个商号保护……
“膏药博物馆”,大隐隐于市
推开李老师的家门,进门是一种奇异的香味,那是一种香和药相结合的味道,气味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进门处,有一副对联“採来春夏秋冬药,治活东西南北人”,质朴的话,生动地诠释着“悬壶济世”、“一片冰心”。
这样一个简单的房间,几乎被李老师打造成了一个“膏药博物馆”。在房间的中央的供桌上摆着三个铜像,被那缕丝丝袅袅的烟环绕着,那是李氏膏药的三代传人:李克勋、李长春、李三合。这三个铜像的对面就是“膏药”的始祖——葛洪的铜像。两个方位的铜像遥遥相望,似乎象征着黑膏药发展的关键节点,那是黑膏药的历史与传承。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成膏,清麻油十三两。菜油亦得,黄丹七两……搅不断,烟断绝尽,看渐稠,膏成。”据李老师介绍,这段话与现代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一致,这也进一步佐证了黑膏药早在1600多年前就已诞生。而葛洪也为膏剂的创造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这座葛洪铜像是李老师自己设计的,铜像抱着一卷汗青,上面印着“膏药始方”四个字,用以表现葛洪在膏药领域的始祖地位。
其后,李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介绍膏药传承和李氏膏药成就的文创馆、放满中药材的饮片馆、介绍李家四代传承人的脉络馆以及李氏膏药的研究室和生产间。从南到北,整整一千平,处处都与李氏膏药相关,像一个膏药的博物馆。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住宅区,有一个这样详尽清晰的膏药博物馆,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李老师介绍饮片馆)
汝水之畔,百年传承
清末,列强的入侵,那一个个房顶倾塌,四面墙垣的烈火开始弥漫,喷出一团团的浓烟……西方列强不止摧毁了中国大地,还摧毁了国人自信。
那时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开始认为中医在学理上不具有科学精神,在现实中缺乏生存合法性,他们便觉得废止中医,是合乎逻辑、合乎时代潮流之事。甚至提出了“废止中医案”,听任年老中医老死,不准其办学而使中医界后继无人,以达到中医自然消亡之目的。中医一度消失泯灭,也就是在这时,李氏膏药传承人背负着中西之争,走出汝水之畔,研习中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克勋靠着睿智和勤奋成为了有名的中医外科医生,“有口上灵药,无口贴膏药”也就成了李氏膏药的广告语,李克勋也被誉为“疮神仙”,李氏膏药就此诞生,并经由李长春、李三合两代传承下去。
李氏膏药适用人群非常明确,专治风寒湿邪、深入骨骼肌肉引起的腰部疼痛、关节痛、骨伤后遗症。以生、猛、香、鲜药首选,按君、臣、使、辅为原则配伍。生、猛料如草乌、天南星、马钱子;香药如归尾、花椒、独活、肉桂;鲜药如生姜、芝麻油。熬膏药必须用铁锅,保持恒温;搅拌的木棍也必须需用新鲜槐木削制;过滤药渣,用粗针扎孔制成的厚纸筛,这些过程,都缺少不了人为参与,这成了黑膏药走上大规模生产的桎梏。
李氏膏药传承到李现杰就已经是第四代,在李现杰高中毕业时,李现杰的父亲李三合想让他继承衣钵,继续学医,但是李现杰并不想学。李三合告诉李现杰:“你要是不学,你这个孩子我就不认了。”那时的李现杰看着李三合严肃的面庞,最终还是走上了学医之路,在1991年的时候进入了河南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
就此,李氏膏药才继续在李现杰的身上延续下去。
守正是基础,创新是未来
“守正创新”四个字,李老师一直在强调,他在传承李氏膏药时,也完美地诠释了这几个字。
1994年,李现杰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并被安排到教学岗位。那时候,教学岗位就是一个铁饭碗,但是李现杰却一直记得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两年后,李现杰辞去了这个铁饭碗,创立了“现杰医药研究所”,致力于传统的中医药研究。
在研究所创立后,李现杰在完成本家医业的同时,又先后为82家企业或个人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生产帮扶,按他的话来说,他的愿望不只是传承李氏膏药,而是想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但是渐渐的,李现杰发现“啃老本”行不通,甚至会走下坡路。在治疗一位乳腺增生的患者时,那位患者的一句话,让李现杰心灵震颤,那位患者说:我发誓,这辈子都不会再用这种膏药!你一个年轻人,就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动,你不改进,城里人谁都不会用!
直到如今,李现杰还记得那个患者充满嫌恶和愤怒的眼神。
传统的李氏膏药,贴上后,遇热就会融化,流的全身都是,味道也不是很好闻,这就导致人们对这种传统膏药避而远之。李现杰也认识到,要想更好的传承李氏膏药,就要守正创新,守护膏药的根,创新膏药的形式。
正统不必常相继,也就是从那天起,李现杰带着李氏膏药走上了创新之路,几十种中药,他一味一味的试,上万种搭配可能,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熬药的铁锅都扔了不知其数。夏天他忍着酷暑蚊虫,冬天他耐住严寒风雪……历经十载,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最终,一款外敷剂型夹芯膏贴研制成功。
(传统膏药)
(新型膏药)
新型的膏药亮如镜、滑如丝,加热软化,舒适洁净、不脏不流、见效明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型膏药能够通过机械化生产且药效甚至更好,这也是膏药走上大规模生产关键点。黑膏药的机械化生产工艺引起了医药界的轰动,填补了机械化生产黑膏药的技术空白,在2008年,李现杰荣获郑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证书。
后来又经过数年,李现杰不断地钻研技术,研究出了膏药的衍生产品:三伏贴、晕车贴、儿童保健贴等。正是由于李现杰近二十年不懈的研究,我们才能够见到这种干净便捷的膏药贴。
(研究室)
2005年,李氏膏药工业机械化生产经过一年的试产,技艺可行,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引来百余家企业效仿。
2006年7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定认为,在传统黑膏药工业化生产方面,李氏膏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荣获郑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一种无烟黑膏药制作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0年9月,李现杰被河南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农科院、省科协联合授予“2010年度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新闻人物”;2011年4月,李现杰被授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6月,现杰医药研究所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李氏膏药保护单位”……
2015年,李氏膏药正式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李现杰认识到当前膏药行业缺少了行业规范,企业鱼龙混杂,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同年,李现杰建立了郑州市膏药协会,他担任会长。在这几年间,李现杰连同专家团队制定了膏药行业的企业标准《神农消痛保健贴》,发布了全国首个《消痛贴敷类保健用品生产技术要求》和《儿科功能类保健用品生产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率先落实了新修订的《中国标准化法》。
至此,膏药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发展之路。
“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李现杰以其“精”和“专”,将中医的膏药发扬光大,印证了中医的发展在于传承,在于守正创新。这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