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绿水青山,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一个诗意的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美术工作者笔下的风景更加绚丽。他们拥抱时代,以饱含激情的画笔讴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描绘华夏大地的锦绣河山,展现“绿水青山”如诗如画的美好图景。
绘生态文明新图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加速攫取,带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让二者得兼两全之美。美术工作者对生态环境改善感同身受,纷纷用手中的画笔表现生态保护新实践,勾勒城乡生态新风景,彰显生态之美。
近年来,水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各地建立了河长湖长制,120余万名河长湖长奋斗在河湖保护治理的第一线,推进美丽河湖、健康河湖建设,持续改善河湖面貌。任志忠、金临合作的油画《河长巡河》,便是表现河长制的佳作。画面以浙江的山水为背景,表现了河长巡河归来的瞬间,右下角以一块河长制管理公示牌点明了作品的主题。画家以写实主义手法和现实主义观念,生动刻画了奋斗在河湖保护治理第一线的河长和河道清洁工的形象,平实的画风衬托出他们的质朴与敬业。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地处太湖之滨,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质总体显著改善。商亚东油画《最美太湖水》,表现了太湖水污染防治中的一个日常工作场景。一艘行驶在太湖上的船只,载着一群测量水质的青年科技人员和水体清洁工,大家各司其职。13个人物栩栩如生,以群像的形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中。正中是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女青年,她两手各握着一个装着湖水的玻璃瓶,认真比对着水样,周围的几个人也注视着她手中的瓶子,目光所向,突出了画面的重心。飞动的云、清澈的水、温暖的光,画面对自然形态的运用,恰如其分地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美好主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中。赵红雨、张晓东合作的版画《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就是表现此类题材的优秀作品。此作以九宫格的形式,表现了岭南新农村的美丽景致。作品构思尤见匠心,川流不息的河道自下而上,与顶层繁密的树林交汇在一起,远观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河道是树干,林木是树冠,在金色的基调下越发显得茁壮而华美。
颂河山锦绣之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中国画创作者立志“为祖国山河立传”,他们以写生为基础,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代表画家有李可染、傅抱石等。今天,这一可贵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仅在中国画界,而且在油画、版画等诸多领域均得到继承。新时代以来,艺术家们壮游南北,饱含深情,讴歌河山锦绣之美。
周宗凯油画《三江源礼赞》,不仅表现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巡山人员工作的场景,更表现了三江源圣洁纯净之美。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中,巡山队功不可没。画面上,策马奔驰的藏族青年英姿勃发,随风飘扬的巡山队红色队旗和红色藏袍鲜艳夺目,与远景中连绵的雪山相互辉映。简括的人物造型,朴拙的块面处理,明快的色调渲染,使得此画风格独具,成为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中注重形式语言探索的优秀之作。
王睿油画《清晨的三沙》,表现的是海南省三沙市在晨曦中的美景。如今的三沙市,碧海、绿树、蓝天,犹如南海中的一块翡翠,让人流连忘返。《清晨的三沙》描绘的是西沙群岛面积最大岛屿——永兴岛的美丽风光。作品以蓝绿色为主基调,表现热带海岛繁茂的植物。一群群白色的海鸥向画面中间飞去,使观者的目光聚焦于那座宏伟庄严的白色建筑,那正是市政府所在地。作品既包含对海岛景色的赞美,更彰显了对祖国主权的捍卫。
刘德才版画《额尔古纳河之二》,表现的是黑龙江的源头——额尔古纳河的金秋美景。作品以金黄色为基调,渲染秋天的绚烂与美好。具有装饰趣味的丛林,层层叠叠,河流穿梭其中,形成音乐般的韵律与节奏。美术工作者用手中的画笔,连缀起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时代画卷。
咏家园诗意之境
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为代表,表达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精神家园和理想之境的营构。无论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抑或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展卷铺陈的都是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和谐关系。绿水青山在历代山水画家的笔下荡漾绵延,画意蕴诗情。
今天,绿水青山的诗意,依然流淌在当代中国画家的笔下。他们在创作中秉承中国传统绘画诗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以烂漫诗心,描绘如诗般的绿水青山,诗画相融,相得益彰。
林容生中国画《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以青绿山水的形式,表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如诗画卷。作品中,青山明媚,绿水延绵,天光云影共徘徊。白墙黛瓦,梯田层叠,被苍翠的群山环抱着。画家以意笔重彩的方式,营造了一个明净而温暖的诗意家园,笔墨朴实厚重,色彩清丽明快。
同为青绿山水,牛克诚、李月林、李乐然合作的中国画《绿装》,笔法更加工细。蓝天、白云、黄土、绿树,画面层次分明。近景中植树造林的点景人物,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在艺术语言上,该作品取景方式和天空的渲染方式借鉴了西画的手法,适度夸张、稚拙的人物造型则得益于民间艺术的滋养,拓展了传统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
王超版画《秀美家园悠悠乡思》是生态文明建设题材的佳作。作品主题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用木刻水印的手法,表现了浙江特色小镇的新景观。作品以蓝、白为主色调,大面积渲染的蓝天和远山,使得画面空灵而明净。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致,既有传统特色,又别具诗情画意。前景中的点景人物,更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代色彩。
今天,绿水青山不仅是中华大地上最动人的色彩,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美术工作者以艺术的方式从各个视角描绘绿水青山,讴歌美丽中国,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的蓬勃生机(作者: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裔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