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千万张纸质门票变成电子门票,减碳效果明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当下,减碳工作可以在更多小处发力
前几天,一个喜欢看剧的朋友说,这两年观看演出,门票无纸化的情况越来越多。朋友开始觉得不太习惯,毕竟一张印制精美的门票本身就值得留存纪念,可时间长了,觉得电子票更方便,并且“印门票本身要用纸耗能,这样我们也算给‘减碳’作贡献了”。
一张薄薄的门票,还能跟减碳联系起来?可要是上千万张门票呢?有票务销售平台发布的无纸化减碳数据显示,该平台过去3年推出2300万张无纸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400吨,减少用电约140万千瓦时。
说起减碳,在不少人的认识里,更多与能源、交通、制造业等行业相关。的确,高耗能往往意味着高碳排放,推动减碳,这些行业至关重要。不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当下,减碳工作也可以在小处发力。
从小处推动减碳,效果不错。比如,把上千万张纸质门票变成电子门票,就产生了明显的减碳效果。而从更大范围来看,服务行业关联着无数消费者,消费环节的每一点改变,累积起来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小处推动减碳,难度更低。工厂车间改造升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服务行业推动减碳对设备更新、流程再造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多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思路。
从小处推动减碳,影响不小。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生产端,推动减碳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自觉。对于消费者而言,从服务行业感受到的小改变,也在不断改变着他们的消费心理,与生产端一道,形成了更好的绿色发展生态。
从夏天空调调高1摄氏度,到减少外卖餐具配送,从无纸化票据,到废弃物循环利用,近年来,从小处着手的节能减碳举措不断推陈出新。我们期待这样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为减碳工作探索更多的发力点和突破点。(白之羽)